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浅析中华鳖白底板病的防与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白底板病(亦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如不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造成大面积死亡。该病主要危害150克以上规格的个体,发病初期,鳖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鳖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道无残留物,有些病鳖腹腔有积水。该病传染性强,一经发病若不及时治疗,会迅速蔓延。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调查,对中华鳖白底板病的发…  相似文献   
232.
233.
234.
翘嘴红鲌多种养殖模式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结合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对当前翘嘴红鮊人工养殖的各种模式进行剖析,供大家参考。 一、专塘养殖模式 这是当前各地翘嘴红鮊养殖的主要模式,养殖池塘以2~10亩为宜,水深1.2~2.5米,池底平坦,淤泥不厚,进排水方便,以利池水交换。水质要求清新,水源充足无污染,要求水体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7.2~8.5,每只池根据池塘大小配备0.75~1.5千瓦增氧机一台,以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苗种放养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消毒,每亩用量75~100千克,主要杀灭  相似文献   
235.
在绵羊育种工作中净毛产量是客观衡量绵羊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据澳大利亚研究报告,在封闭式羊场用肉眼鉴定法选羊,每头羊每年提高产毛量18克,用客观测定法——即测定毛样净毛率及用显微镜测定羊毛细度等,每头羊每年可增加产毛量86克,提高效率四倍多。  相似文献   
236.
大棚切花月季平面微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的供氧状况明显影响切花月季的产量和质量.在大棚土壤常规栽培条件下,为了使生长基质保持长期稳定的供氧能力,解决灌溉水的定量化和均匀化,我们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设计了切花月季平面微灌栽培系统,并对其水力学特性、微灌喷头的有效性、根系垂直分布、微灌区内温度与湿度的动态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灌系统中流量与压力的水力学方程为q=20.86H0.69,有效半径R=80cm,覆盖死角α=10°。与对照相比,微灌区10~30cm基质层内的有效根量大而分布均匀;切花月季不同群体层高内的温度相对较低、湿度较大;平均年产花量高于对照48%,增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7.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侵染时期和侵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田间自然发病病粒上新形成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喷雾或注射接种不同生育期的稻穗获得成功。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是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侵染的主要时期。在孕穗末期喷雾接种2次萌发孢子的发病率高达50.8%。解剖736个病粒内部都含有花药,镜检119条花药和35个柱头发现,病粒内大多数花粉粒的内容物已基本充实,柱头大多处于分枝状突起阶段。解剖刚发病的病粒柱头上有多根菌丝,并向花药等处扩展。萌发的厚垣孢子可以侵染处于乳头状突起期的柱头,并形成菌丝及产生小孢子。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主要在水稻破口前1—4天至破口时从水稻的柱头侵入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238.
溶藻弧菌胞外产物对大黄鱼的致病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杯碟法测定了由网箱养殖濒死大黄鱼体内分离的溶藻弧菌胞外产物的成分及酶活性 ,并用胞外产物粗提液对大黄鱼进行致死试验 ,电镜观察了致死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的细胞病变。结果表明 ,溶藻弧菌胞外产物具有明胶酶、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卵磷酯酶、几丁质酶以及溶血活性 ,该胞外产物对大黄鱼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可造成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严重病变  相似文献   
239.
山东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资源与生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山东省小麦生产变化规律及其品种更替特点,调查山东省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在不同历史时期(1975—2010年)的小麦栽培品种、总产量和栽培面积。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栽培面积从1980年逐渐增至2000年之后开始下降,小麦总产量从1975年稳步增长至2000年之后趋于稳定。小麦品种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大产量栽培品种(产量?105 t)虽然品种数量较少,但是占总产量比例大。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由于单产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栽培面积的减缩幅度,使得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总产量趋于稳定,对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选育的优良小麦大产量栽培品种对于推动山东省小麦产业发展以及丰富中国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0.
文章分析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并总结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强调村庄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出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