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21篇 | |
综合类 | 89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8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淡水鱼的连续式鱼鳞去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研究连续式鱼鳞的去除方法,以鲢鱼、鳊鱼、鲤鱼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种以弹簧为主要去鳞结构的去鳞刷,并以弹簧外径、去鳞刷转速与去鳞刷直径等为主要因素,通过自制去鳞试验台研究了其对淡水鱼去鳞率和鱼体损伤的影响,表明弹簧外径、去鳞刷直径对淡水鱼去鳞率有显著影响,对鱼体损伤感官评价得分影响不显著,去鳞刷转速对去鳞率和鱼体损伤感官评价得分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种鱼,其各自适宜的弹簧外径、去鳞刷直径与去鳞刷直径有所不同。确定了白鲢去鳞时弹簧外径、去鳞刷转速、去鳞刷直径的最优参数组合,即弹簧外径21 mm、去鳞刷转速1 120 r/min、去鳞刷直径90 mm。该研究可为连续式去鱼鳞机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63.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膜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酸-酶法提取的草鱼鱼鳞胶原蛋白为材料,采用倾注法制备胶原蛋白膜,研究成膜条件、多糖等对鱼鳞胶原蛋白膜(fish scale collagen film,FCF)特性的影响,考察鱼鳞胶原蛋白膜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成膜条件、多糖等对鱼鳞胶原蛋白膜特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成膜温度45℃、pH 5、胶原蛋白与壳聚... 相似文献
64.
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原料,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2种滋味表征方法,研究冷藏和热加工对鲢肌肉中滋味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肌肉中主要滋味活性物质是谷氨酸(Glu)、组氨酸(His)、肌苷酸(IMP)、钾和钠。在5℃冷藏过程中,IMP含量迅速下降,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和Glu含量增加,His、K、Na含量基本不变。新鲜鲢肌肉在100℃加热30min后,IMP含量迅速降低,而其他滋味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的协同作用对加热后的鲢肌肉的鲜味贡献非常显著,EUC达到0.4g MSG/100g。冷藏不同时间后再加热,鲜味活性物质对鲢肌肉的鲜味贡献程度在冷藏3d内较缓慢下降,在第5天急剧下降。苦味活性物质对加热后的鲢肌肉的苦味贡献程度随冷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65.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酶法制备的草鱼鳞胶原蛋白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鳞为原料,采用3种常用工业蛋白酶酶解3种经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过的鱼鳞,经酶解、离心分离、冷冻干燥等工序制备胶原蛋白肽,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制得胶原蛋白肽的产率及产物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对鱼鳞酶解产物的氮收率、水解度和氨基氮生成量有显著影响(P0.05),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为热处理结合粉碎处理;预处理方法对产物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影响不明显,产物的高效液相图谱均有3大组分峰,分别在10 000~14 000、8 000~9 000、4 000ku附近;预处理方法对胶原蛋白肽的DPPH·清除率影响显著,主要受热处理影响,粉碎处理的影响较小。综合胶原蛋白肽的产率及产物特性,理想的鱼鳞预处理方法为热处理结合粉碎处理。 相似文献
66.
我国淡水鱼加工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淡水鱼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淡水鱼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产业体系发展高度,在加工企业、养殖协会、养殖户之间建立利益共享与责任共担机制,促进水产养殖业与加工业同步发展;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我国淡水鱼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攻克淡水鱼加工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提升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67.
68.
为解决鱼糜漂洗工艺中用水量过大的问题,以及研究臭氧漂洗工艺对鱼糜品质的影响,以鲢鱼肉为原料,采用传统漂洗、一次臭氧漂洗、自来水-臭氧水混合漂洗制备鱼糜,研究臭氧漂洗方式对鲢鱼糜凝胶强度、色度及不良气味的影响。结果显示,羰基含量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次臭氧漂洗的鱼糜中的羰基含量高于传统漂洗和混合漂洗的鱼糜,〖JP+2〗表明一次臭氧漂洗的鱼糜蛋白的氧化程度较高,鱼糜蛋白形成较多的聚集,鱼糜凝胶性能较差;混合漂洗可以减少脂肪氧化、降低臭氧对鱼糜蛋白的氧化程度、提高鱼糜白度以及凝胶强度、且臭氧质量浓度为8 mg/L的混合漂洗能有效改善鱼糜品质。同时,用水量减少了1/3,达到了节水漂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湖北省淡水鱼加工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国家,淡水鱼年产量1650万吨左右,约占鱼产量的40%。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商品鱼生产省份,2002年全省淡水鱼产量已达到272万吨,渔业总产值2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4%,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800元/人,劳均纯收入8598元/人。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70.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鱼肉新鲜度评价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测定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3种鱼肉不同新鲜度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值、K值和pH值,并同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以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鱼肉新鲜度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3种鱼鱼肉样品的新鲜度指标测量值覆盖范围均较大,满足建模要求。根据内部交互验证标准差确定了3种鱼鱼肉新鲜度指标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了鳙、鲢、草鱼鱼肉新鲜度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所建模型除鳙鱼肉TVB-N和TBA值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p)较小外,其他指标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c)和预测相关系数(Rp)均大于0.85,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能力,能为鱼肉新鲜度的评价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