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42篇
基础科学   35篇
  20篇
综合类   45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314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新疆千叶蓍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千叶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且测定千叶蓍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为千叶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热提取法和冷浸法提取千叶蓍的有效成分,以大肠杆菌、青霉和部分病原菌等作为供试菌种,采用Bauer-Kirby法(滤纸片法和微量2倍连续梯度稀释法试验)对几种常见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千叶蓍的浓度85%乙醇、浓度95%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灰霉等都有抑菌效果.浓度85%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031 25 g/ml,MBC为0.062 50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62 50 g/ml,MBC为0.125 00 g/ml;对变形杆菌的MIC为0.062 50 g/ml,MBC为0.125 00 g/ml.[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千叶蓍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正>1基本要求生产绿色农产品豆角,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规定的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规定的要求,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规定的要求。2产量构成指标保苗密度为4500穴/667m2~4700穴/667m2,单穴产量0.54kg~0.56kg,目标产量2500kg/667m2。3栽培技术3.1选地不与豆类作物重茬、迎茬,前茬以叶  相似文献   
113.
以红花槭‘十月光辉’1年生带顶芽、1年生无顶芽和2年生硬枝为插穗,选用M1(河沙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1)、M2(河沙与蛭石的体积比为1∶1)、M3(珍珠岩与蛭石的体积比为1∶1)和M4(河沙、珍珠岩、蛭石的体积比为1∶1∶1)4种不同的扦插基质,施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进行扦插试验,研究插穗类型、基质种类和外源激素对红花槭扦插生根的影响,并对扦插过程中不定根发育形成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M4基质在生根率(69.44%)、平均生根数量(14.31条)和平均根长(5.40cm)方面均表现最优,为适宜的扦插基质;1年生插穗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均高于2年生插穗的,平均根长低于2年生插穗的;1年生带顶芽与1年生无顶芽插穗的扦插生根率差异不显著(P0.05);500mg/L IBA+500mg/LNAA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率达75.56%,平均生根数量为15.68条,平均根长为6.48 cm。红花槭属于诱生根原基多位点发生类型,其不定根起源于木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区域和韧皮部薄壁组织。  相似文献   
114.
基于离散单元法和EDEM软件,建立了双排型孔轮式油菜排种器的离散元模型,对不同排种轴转速下种群扰动强度进行分析,研究排种轴转速和不同排型孔对排种器排种量和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排种轴转速为30~90r/min时,单独使用第一排型孔排种,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42.75%~54.17%,单独使用第二排型孔排种,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8.46%~44.1%;排种器使用双排型孔同时排种,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8.2%~40.1%,双排型孔工作较单排型孔工作排种均匀性提高。该排种器种子充入型孔的极限转速为60 r/min,当转速为0~60 r/min时,单位时间的排种量呈线性变化,当排种器转速超过极限转速时,单位时间的排量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115.
2016年在小麦拔节?成熟期用透光率为50%的白色尼龙网模拟遮阴环境,遮阴和自然光条件下分别设置450(M1)、525(M2)、600(M3)、675(M4)、750万株·hm?2(M5)5种种植密度,进行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观测对比冬小麦冠层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处理下冬小麦冠层温度明显降低、中午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冠层湿度明显升高,中午冠层湿度低谷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籽粒灌浆速率降低;遮阴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千粒重。遮阴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改善冠层温湿度,提高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6.
正1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发现特效药,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园林都会使用化学农药。因为化学农药能够快速杀死害虫,并且省时省力,尤其在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时。但农药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果出现雨雪天气,那么残留在地表的农药化学物品就会流进河水,或是渗入地下水中。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也会误杀病虫害的天敌,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导致树木的抵抗  相似文献   
117.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相似文献   
118.
119.
针对新疆雨养旱地栗钙土区存在缺乏旱地合理耕层评价指标、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等问题,利用深耕改土、间隔耕作、增施有机肥、保水保肥等技术研究成果,合理土壤耕作制度与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形成"新疆河谷平原雨养旱地栗钙土合理耕层创建技术规程",为我区雨养旱地作物高产稳产与资源高效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模式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0.
大豆抗菌核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找到大豆与抗菌核病强关联的候选位点或候选基因,为抗病基因克隆和抗病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借鉴,服务大豆抗菌核病育种。对126个加拿大大豆品种的基因组DNA用ApekⅠ酶消化后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进行基因分型,供试的126个材料用棉垫接种核盘菌菌丝体进行表型鉴定。采用Structure 2.3.4、SPSS 20.0、TASSEL 5.0和PLINKv 1.07软件分别模拟群体遗传结构、二元主成分分析、邻接法聚类,进行SNP-phenotype和Haplotype-phenotype的关联分析(只考虑加性效应)。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01过滤,得到30 125个SNPs。主成分及群体结构聚类结果中度一致,将126个供试材料划分为2个组群,Kappa聚类一致度检验K=0.44。邻接法(The neighbor-joining algorithm,NJ)聚为3个组群。α≤0.05时,在单个SNP-phenotype的关联研究中,最强关联在3号染色体物理位置34387780、34387823和34387841处(P值都为8.669E-7),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7.80%,其次在20,1,4,17号染色体上。Haplotype-phenotype的关联分析中,最强关联在17号染色体物理位置5575883/5647814/5648648/5734897处(P值为1.038E-6),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7.56%。200 kb范围内,3号染色体上的候选基因有Glma.03g129100、Glma.03g129200、Glma.03g129300、Glma.03g129500、Glma.03g129800、Glma.03g129900。17号染色体上为Glma.17g071300、Glma.17g072200、Glma.17g073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