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42.
对双棘黄姑鱼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并观察描述了其仔、稚鱼及幼鱼早期发育的主要特征.通过对饵料强化及水质控制等育苗关键技术的改进,在水温24.5~28.5℃、盐度26~30的条件下,共培育出平均全长30.92 mm的鱼苗约2.45×105尾.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筛选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 选用108对覆盖小麦各同源染色体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 对黄淮麦区175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48个等位变异, 平均每个标记4.15个等位变异, 变化范围为2~14个;全部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75~0.869, 平均为0.561。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区或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具有共同亲本的品种多数聚为一类。关联分析表明, 与株高、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P<0.01)的标记有23个, 其中3个标记达到极显著(P<0.001)水平。标记wmc128(1B)和wmc236(3B)与小穗数极显著相关, 分别解释小穗数变异的10.5%和8.0%;标记Xgwm129(2B)与千粒重达到极显著相关, 可以解释千粒重变异的19.3%。  相似文献   
44.
加快发展海门山羊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又称"海门山羊",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肉制品质优,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海门山羊的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存栏量和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海门山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提出加快海门山羊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对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平均3~5胎次的待产长白×大白二元母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1%复合益生菌发酵中草药)、试验2组(基础日粮+1%未发酵中草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1组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泌乳力较对照组和试验2组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母猪乳汁中乳蛋白和血清中催乳素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62.22%和61.42%(P0.05),同时该组仔猪的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了67.23%;试验1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雌二醇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9.91%,17.79%和15.91%(P0.05),较试验2组分别提高了27.91%,20.87%和21.20%(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中草药能提高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以及断奶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6.
47.
黄玮  李安兴 《科学养鱼》2004,26(4):41-42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冶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48.
黄玮 《水产科技》1999,(4):31-33
在虾类的细菌性的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由弧菌属(Vibrio)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弧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海水及虾肠内的细菌,从对天然海水、饲养日本对虾的池水及各个发育期的日本对虾的消化道内的细菌丛的调查来看,弧菌不仅在饲养池中占极大的比率,而且在蚤状幼体及糠虾期的消化道内也占极多数。据Evelyn(1971)报道,在海水养殖的鲑科鱼类上分离到鳗弧菌,在海水中可生存2周,  相似文献   
49.
50.
暗纹东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鱼类,许多生产单位往往只有1.5厘米以下的小规格鱼苗而无大于3厘米的鱼种出售。并且1.5厘米以下的鱼苗价格相对偏低,而3厘米以上价格较高。我们通过这两年的摸索取得了一些生产经验,在2002年5月3日至26日,从4万尾全长1.5厘米的鱼苗培育获得了3.5万多尾3厘米以上的小规格鱼种。成活率达90%,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一、培育前的准备工作1.培育池的选择和清塘选择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池塘,面积3~4亩,水深1.5~2米,长方形、东西向,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