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64—1965年,我们在66.80亩油菜样板田上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平均亩产油菜籽340.8斤,其中32.17亩平均亩产352.2斤,并出现了5.44亩400斤以上的高产田块。其产量结构为:密度6500—8000株,单株结莢450—650个,每莢实粒数17.70—19.95  相似文献   
42.
几年来在大搞试验田、丰产方和卫星田中,对快速培育肥沃土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小面积的丰产仍然不能迅速提高粮食总产量。因此,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工作中也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大搞试验田、丰产方和卫星田,摸索土壤快速培肥的经验和方法,另方面吸取群众现有的培肥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大规模的土壤改良工作,使低产田变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  相似文献   
43.
本文系统地整理分析了引黄人民胜利渠灌区1982—1984年三年泥沙测验资料,定量描述了在目前引水引沙条件、工程现状和运行管理水平下,灌区内的水沙分配现状、泥沙淤积分布现状、灌区退水退沙现状及其泥沙颗粒组成分布现状,探讨了形成现状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特点,指出了灌区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可供灌区借鉴的泥沙处理和利用的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44.
猪粪     
大力发展养猪业是党发展我国农业、增产粮食的重要指示。养猪的好处很多,猪的全身都是宝。猪肉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肉食之一;猪皮、猪毛和猪骨头都是很好的工业原料;猪粪尿还是农家主要的优质肥料。  相似文献   
45.
棉花烂铃病在河北省主要是棉疫病所引起的,它的症状是,在棉铃基部或铃缝处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无明显界限。病斑扩展极快,3—5天整个铃壳腐烂。典型病铃,铃面生出白色霜状孢子层;但是铃面腐烂后,常感染多种弱寄生菌,而生出白、黄、粉红、灰褐、  相似文献   
46.
解放以来,对猪普遍地进行了猪丹毒菌苗的预防注射,因而猪丹毒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个别地区仍偶有发生.为了找出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我们进行了探索试验.  相似文献   
47.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48.
华南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生态特点,主要是气温由高到低,光照由长变短,辐射的强度较大,中后期易受 台风降温的影响。因此,晚季水稻一般选用感光性的稻种,因为这一类品种或组合,需要一定的短光照条件才能转入生殖阶段,营养生长期不受高低温度影响而缩短或延长,生育期比较稳定,后期耐寒性也较强,功能叶维持绿色的时间较长,黄熟期叶片转色较好,比用感温性稻种翻秋种植稳产。 为了选育适应华南晚稻生态特点的感光性晚稻组合,我们曾选用感光性的恢复系或不育系,利用感光基因的显性作用,获得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感光性组合南优55…  相似文献   
49.
1964—1965年,西南农学院植保系师生60余人,在重庆市歇马公社,进行生产实习,通过三同,全面锻炼,投入三大革命运动,积极参加了公社水稻样板田的治螟工作。在北碚区委和公社党委的领导下,配合区、社农技站,实行领导、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在总结群众防治螟虫经验的基础上,贯  相似文献   
50.
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总估和升华。通过全面修订和实施教学计划 ,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通过系列课程体系改革 ,调整课程结构 ;通过独立开设实 (验 )践课 ,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相辅相成的实 (验 )践教学体系 ;通过“四条线”不断教学 ,加强基础素质教育 ;加强课程建设 ,提高课程质量 ;建立、健全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规范教学管理 ,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