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草控制及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试验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武川县旱作农田进行,以传统耕作为对照,研究免耕、年年深松、年年浅松、浅旋与隔年深松6种耕作方式对杂草控制以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田中单子叶杂草所占比例大,主要有狗尾草、野燕麦等,都为禾本科杂草,占全部杂草的81.7%;其它为双子叶杂草,主要有猪毛菜、藜、黄花蒿等8种,占全部杂草的18.3%。②免耕、年年深松、隔年深松杂草发生频率较大,浅松、浅旋对杂草控制相对较好,免耕杂草密度比浅松、传统高42.4%、22.1%。③不同耕作方式结合除草剂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以草甘膦最高,分别达到76.3%~82.1%与79.3%~93.2%。④除浅旋外,其余耕作方式的单产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  相似文献   
52.
不同作物对土壤碳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碳汇能力的影响也不同。笔者设计连续5年6种轮作模式试验,探究轮作模式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呼吸、微生物量碳的机理。结果表明,在越冬后,由于该地区多风、干旱和少雨等气候环境,土壤蒸发导致20cm以上土层水分丧失严重,含水量呈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增加的趋势。S2和S3能显著提高土壤越冬保水能力,在秋收后大部分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能达到14%,在越冬后还能保持在8%~10%的水平上,而其他处理均降到5%以下;同时,S2和S3能保持土层的不同深度的含水量都在较高水平,均匀稳定,其他处理随土层加深水分流失严重。土壤地表温度最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S7,S3的地表温度(约2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0~35℃),而在50cm深层土壤又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温度的稳定性不仅表现在土层深度之间,同时表现在全生育期,不随夏季气候变化而发生剧烈的起伏。土壤呼吸值(土壤微生物,植物根呼吸)在全年总体水平上S9<S2<S3<S4<S8<S10<S1<S5<S6<S7,轮作处理能明显降低表层土有机碳矿化的散失,保持土壤碳汇能力。研究还发现土壤呼吸和土壤地表温度呈显著相关。燕麦苜蓿混作(1年)、苜蓿(1年)、燕麦(1年)、马铃薯(2年)和燕麦苜蓿混作(1年)、苜蓿(1年)、马铃薯(3年)这2个轮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碳汇能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3.
由于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存在诸多局限性,通过从财务战略管理角度提出评价短期偿债能力的新思路,运用定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包含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在内的新评价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法和调整后的算术平均法对各个指标的标准值进行测量,对新的评价体系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可分别从现有水平和未来变化趋势两个角度全面有效地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54.
一、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在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上,一般都把母猪的整个怀孕期分成两个阶段:前75—90天称为怀孕前期,后30—45天称为怀孕后期。怀孕前期,胎儿发育慢,需要营养物质不多,这时如果精料喂得太多,反而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因此,一般都采取低标准饲养。混合精料按体重的1%喂给,  相似文献   
55.
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文章从葡萄灰霉病症状、病菌形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抗药性、病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及燕麦产量的影响,以‘坝莜1号’燕麦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于2011-2013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耕作措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和翻耕较免耕可明显降低播前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秋松、春松、免耕和秋翻处理能提高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抽穗期0~1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较春翻处理高出15.09、10.17、5.94和3.27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92%、11.36%、1.36%和0.00%。各处理对燕麦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各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表现为秋松春松免耕秋翻春翻。综合考虑土壤体积质量、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秋松处理表现最佳。因此,秋松是提高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57.
2005~2008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研究了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对旱坡地燕麦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在不同年际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其中,NHS和NLS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峰值出现在拔节期和灌浆期,NH、NL和T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峰值出现在孕穗期和灌浆期,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峰值则出现在苗期和灌浆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呈单峰曲线变化,各处理的峰值均出现在灌浆期。不同年份间、不同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HS>NLS>NH>NL>T。其中,免耕各处理的燕麦产量相对常规耕作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NHS、NLS、NH、NL燕麦产量分别较T增加了22%、17%、11%、5%。综上所述,免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而且可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尤其是NHS和NLS处理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8.
为明确内蒙古旱作区不同保水材料的蓄水保墒效果和缓解土壤水分缺乏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制约效应,本试验于2011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设聚丙烯酸钾PAA (A1)、聚丙烯酰胺PAM (B1)、腐植酸(C1)、膨润土(D1)和不施保水材料(CK )5个处理,2012年为A2、B2、C2、A1、B1、C1、D1和CK 8个处理(1表示保水材料只施入1年,2表示连续施入2年),分析其对玉米苗期生长、土壤的保水特性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各处理总体表现为A1>B1>D1>C1>CK ,不同保水材料均能提高玉米出苗率并缩短玉米整体出苗时间,同时将玉米出苗时间提前1~2 d。2012年各保水材料均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土壤保水性起到促进作用,总体表现为A2>B2>C2>D1>A1>B1>C1>CK ,分别较CK玉米出苗率提高了9.87%、7.28%、5.71%、5.41%、4.41%、3.13%和1.26%;株高日增量提高了15.67%、14.93%、13.43%、11.94%、11.94%、8.21%和0.00%;鲜重提高了38.84%、34.52%、28.80%、25.17%、21.93%、13.67%和2.48%;苗期0~20 cm土壤贮水量平均提高了30.07%、28.16%、16.26%、15.62%、8.50%、7.97%和2.34%;玉米产量提高了25.15%、22.45%、19.05%、15.05%、14.17%、12.88%和5.37%。综合各指标及年际变化可知,D1处理在第二年的总体效果优于A1、B1和C1,具有较好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59.
60.
泌乳阶段饲养法是指从奶牛产犊到一个泌乳期结束,按奶牛泌乳生理阶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北京北郊农场按奶牛泌乳规律将其划分为6个阶段,这一方法对养牛户的生产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乳牛产前2周由生产车间进入产房,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