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应用效果,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普遍在B3处理达到最高值;A1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叶绿素含量及无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A3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子粒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在A1B3处理组合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49.04;在A3B3处理组合下子粒干物重最高,为25.84g,该处理喷施时期为RS初粒期,时间为7月20日,喷施浓度为1.0%。因此,就合丰55这一品种而言,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  相似文献   
192.
用高浓度CO2气体胁迫处理药材甲老熟幼虫及体外磷酸酯酶,通过终点法测定酶活性变化,分析气调胁迫与磷酸酯酶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浓度CO2密闭处理药材甲老熟幼虫6 h和12 h,ACP比活力分别升高6.41%和18.96%,ALP活力分别降低了7.69%和7.91%。ACP经CO2体外处理30、60、120 min,比活力分别增强92.77%、127.43%和67.91%。可见,高浓度CO2气调胁迫处理对药材甲老熟幼虫ACP和ALP活力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3.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8为试验材料,采用15N示踪法在大豆R5期进行叶面施氮,研究大豆不同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以4.5kg·hm-2(N3)处理大豆各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籽粒干物重23.2 g,总干物重73.9 g,分别较不施氮处理(N0)高7.91%和14.93%;籽粒氮素单株积累量为137.2 g,较不施氮处理(N0)高13.11%。同一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15N积累量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处理下,各器官15N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5 kg·hm-2(N3)条件下最高,籽粒单株积累量为8.32 mg。15N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积累量总体趋势一致,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4.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对施肥水平响应的变化趋势,以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合丰39、垦丰16等5个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单株产量、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光合速率等性状改良效果明显,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单株叶面积向着更适于密植栽培的清秀型发展;农艺性状和产量因子对低施肥水平适应能力的改良主要是由于单株荚数显著提高的结果;对中等施肥水平适应能力改良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的结果;对高施肥水平适应能力增强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和主茎节数极显著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5.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应用效果,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农6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普遍在B3处理达到最高值;A1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叶绿素含量及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A3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在A1B3处理组合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49.30;在A3B3处理组合下籽粒干物重最高,为26.08 g。因此,就‘合农64’这一品种而言,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如果在A1B3和A3B3都进行处理,产量结果可能会更高。  相似文献   
196.
水分胁迫对不同类型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类型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耐密植品种‘垦丰16’与常规栽培品种‘绥农14’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于盛花期(R2)和鼓粒期(R6)进行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常规水分管理(对照)3个水分处理试验,测定其光合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2个大豆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质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的下降趋势存在差异。2个时期耐密植品种‘垦丰16’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叶面积下降与对照差异均为不显著和显著,而常规品种‘绥农14’叶面积下降为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耐密植品种‘垦丰16’在受到干旱胁迫后叶色值变化不明显,常规品种‘绥农14’在受到干旱胁迫下,叶色值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下降,在轻度干旱条件下,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常规品种‘绥农14’与对照差异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R2期轻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耐密植品种‘垦丰16’单株粒质量下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和显著,而常规品种‘绥农14’则下降与对照差异显著和极显著,R6期‘垦丰16’单株粒质量下降与对照差异为显著和极显著,而常规品种‘绥农14’则均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质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抗旱能力强于常规品种‘绥农14’。  相似文献   
197.
赪桐属植物在热带园林中配置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8个城市公园赪桐属(Clerodendrum)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公园中应用的赪桐属植物有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红花龙吐珠(C.speciosum)、美丽赪桐(C.speciosissimum)、龙吐珠(C.thomsoniae)、烟火树(C.quadriloculare)、垂茉莉(C.wallichii)、鬼灯笼(C.fortunatum)等7种,主要运用孤植、丛植和片植等配置形式,对赪桐属植物在热带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提出建议,为该类植物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8.
对广州8个城市公园赪桐属(Clerodendrum)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公园中应用的赪桐属植物有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红花龙吐珠(C. speciosum)、美丽赪桐(C. speciosissimum)、龙吐珠(C. thomsoniae)、烟火树(C. quadriloculare)、垂茉莉(C. wallichii)、鬼灯笼(C. fortunatum)等7种,主要运用孤植、丛植和片植等配置形式,对赪桐属植物在热带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提出建议,为该  相似文献   
199.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抗涝能力的遗传改良趋势,选用黑龙江省1985-2010年育成的5个代表性主栽大豆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渍水灾害,分别在盛花期设置渍水7和14 d处理,以常规水分处理为对照,研究渍水对大豆植株形态、根系活力、生理指标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单株叶面积、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干重降低百分率以及冠根比增加百分率在渍水7和14 d条件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根系活力降低百分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色值和净光合速率降低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增加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糖(SS)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上各性状变化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植株形态、光合生理、根系活力、叶片部分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抗涝能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0.
大量的转基因生物体作为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灵敏、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转基因标签制度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毛细管电泳和芯片电泳作为新兴的分离技术,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快捷低耗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凝胶电泳的不足。对目前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进行归纳和评价,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与芯片电泳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