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香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为丰富我省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渔业生产效益,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我们进行了香鱼生产性人工繁育技术试验,成功培育出体长3.0cm的香鱼苗45万尾。现将有关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
李同庆 《河北渔业》2006,(10):59-59
1 病害 1.1 发生病害的品种 淡水有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鲟鱼和中华鳖,海水养殖有牙鲆、大菱鲆、河鲀、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共11个品种.  相似文献   
33.
<正>一、案件基本情况2014年3月26日晚,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发生一起盗窃案件,该区峨山镇某村村民李某家40多只山羊被盗,价值约3.5万元。接报后,峨山镇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依据犯罪嫌疑人盗羊后徒步赶羊所遗留的足迹、羊蹄印、羊粪等痕迹,追到离现场约2公里的邻村一十字路口断踪。派出所将案件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并请求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派警犬协助破案。二、警犬使用经过  相似文献   
34.
高水分挤压技术(水分含量40%~80%)制备的植物基肉制品具有更接近动物肉质构品质的特征,其中,以豌豆蛋白为原料的应用备受关注。然而,不同来源的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 PPI)品质功能特性差异明显,高水分挤压特性尚不明确,这不利于豌豆蛋白在植物基肉制品中的开发应用。为探究PPI原料品质及冷却成型温度对高水分挤出物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5种商业PPI,探究其组分含量、粒径、溶解性、凝胶性等差异,并探究了在不同冷却成型温度条件下(65、90 ℃)的高水分挤压特性。结果表明,PPI的原料品质、冷却成型温度与挤出物的质地品质密切相关,溶解度高(21.24%~25.51%)且凝胶性强(0.84 N~1.14 N)的PPI更有利于纤维结构的形成(组织化度>1.5),同时发现,较低的冷却成型温度下,溶解度与组织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高冷却成型温度后,PPI挤出物结构更加致密,能够显著提高PPI挤出物的弹性(P<0.05),溶解度与组织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凝胶强度与组织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研究为豌豆蛋白在高水分挤压植物基肉制品产品创制中的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5.
在温度(20±0.5)℃、pH 6.8~7.5的条件下,研究了低蛋白质含量(28%)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B6(0、15、30、45、60、75 mg/kg)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ki Brandt)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45~60 mg/kg维生素B6的饲料组其饲料转化效率最高,粪能分配率和排泄能分配率偏低,生长能分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低蛋白质含量(28%)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B6(45~60 mg/kg)能够促进史氏鲟幼鱼的生长,同时减少水质污染。能量收支方程为45 mg/kg饲料组100C=21.3F+11.5U+46.3R+21.0G,60 mg/kg饲料组100C=19.7F+10.3U+52.7R+17.3G。  相似文献   
36.
正在海水养殖中很多疾病是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尤其是在对虾养殖中最为常见。海水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如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等均为嗜盐性弧菌,在淡水养殖中虽常有检出[1],但细菌很少能达到致病密度,因此,弧菌属细菌引  相似文献   
37.
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幼体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ki)幼体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四个饲料蛋白水平 ,分别为 :2 8%、 32 %、 36 %、 41 %。结果表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对史氏鲟幼体总消化率 (干物质消化率 )影响不显著 ,但对饲料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率有明显作用。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鲟鱼幼体的蛋白消化率影响极显著 ,二者呈三次曲线关系 :y=0 92 +0 0 0 0 5 (x - 36) 2 +4 44(x - 36) 3,饲料蛋白含量 36 %的试验组幼鲟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 ,达到 93 % ;鲟鱼对饲料粗脂肪的消化率也受到饲料蛋白水平的显著影响 ,蛋白含量为 32 %和 36 %的两个试验组对脂肪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幼鲟对糖类的消化率同饲料蛋白水平间呈显著的对数曲线关系 :y=1 90 3 - 84 2lgx。综合分析认为 ,当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在 36 %时 ,幼鲟对饲料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 ,所以幼鲟饲料的蛋白含量控制在 36 %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38.
不足1龄的虹鳟(Oncorhynclus mykiss)用编码标签标识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饥饿三周饱食三周的循环投饵制度;另一组对照每天饱食投喂。试验期24周,每周记录其生长、身体组成及血浆生长激素水平。两组实验末的虹鳟标准体长和体重没有显著差异。对于循环投喂鱼来说,特定生长率及肥满度在投喂的最后一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循环投喂鱼体的含水量和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而脂肪水平较低。在饥饿阶段绝对体重和脂肪的损失随着循环周期逐渐降低,说明这是成鱼对不利影响的适应。血浆生长激素浓度不受循环投喂的影响,表明血浆生长激素浓度不是虹鳟补偿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今年106个测报点的养殖品种共有26种,淡水有16种,海水有8种,半咸水的有1种,海、淡水均可养殖的1种;涵盖鱼类(18种)、虾类(3种)、蟹类(2种)、贝类(1种)、爬行类(1种)、腔肠动物(1种)6大类。测报面积:鱼类单养901.7hm^2,混养30487.2hm^2,网箱养殖506.7hm^2,工厂化养殖7761m^3;虾类单养36084.7hm^2,混养5336hm^2;蟹类单养13340hm^2,混养5336hm^2;贝类单养2734.7hm^2;爬行类单养346.8hm^2;腔肠动物混养2O01hm^2。  相似文献   
40.
随着人们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与免疫应答密切联系的血液生理学领域被广泛关注.抽取和固定血淋巴,成为进行血液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那么如何更好地抽取和固定血淋巴呢,本文以虾蟹为例做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