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鲟鱼类及我国对鲟鱼类研究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32.
人工饲养史氏鲟仔鱼和幼鱼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膜后的史氏鲟仔鱼400尾,平均体重0.05克,饲养于两只1.0×05×0.6m水族箱内,每箱200尾。投喂配合饲料,饲养40天。平均成活率43.25%;平均体重1.01克。随后,从存活的173尾中选规格较齐的129尾,分三组,每组43尾,做三种饲料试验。三组饲料中鱼粉和豆饼粉的比例分别为①45:25,②35:35③25:45。水温19-25℃,试验9周。各组的成活率和平均B增重率分别为:①97.7%,3.67%;②88.4%,3.56%;③88.4%,3.47%。试验结果表明;用配合饲料作为史氏鲟仔鱼的开口饲料完全有可能;饲养过程中仔鱼较大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开食后的前10天左右;幼鱼对配合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有一定利用能力;配合饲料饲养幼鱼的成活率很高。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调节光周期促进虹鳟早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17β-E2(雌二醇)和睾酮两种激素含量的测定,研究在人工控制光周期的情况下,两种激素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正常鱼激素含量的比较。进一步研究光周期对虹鳟性腺成熟促进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4.
施氏鲟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秋芝 《水产学报》2004,28(5):487-492
对人工养殖施氏鲟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1~8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龄施氏鲟处于性分化早期,卵巢中卵原细胞形成增殖团;2~3龄鱼卵巢为Ⅰ期,第1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0~60μm,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匀分布;4~5龄卵巢为Ⅱ期,第2时相小生长期的初级卯母细胞直径60~200μm,核内含有7~26个核仁;6~7龄卵巢Ⅲ期,第3时相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200~1600μm,卵母细胞内出现脂肪滴、卵黄颗粒和色素颗粒。细胞膜有完整的3层结构。8龄卵巢Ⅳ期,第4时相晚期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600~3300μm,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溶解,核由中心向动物极受精孔移动;V期卵巢的第5时相生殖细胞为成熟的卵细胞,直径3400~3750μm,从滤泡膜中释放到体腔内;Ⅵ期为产卵后的卵巢,以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为主: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施氏鲟卵巢再次成熟的周期为3~4年。  相似文献   
35.
中国鲟鱼养殖概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中国鲟鱼养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鲟鱼的主要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养殖生产的格局和特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鲟鱼苗种来源、食用鱼养殖规格、水体利用以及引进种类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6.
施氏鲟不同年龄性腺发育与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得养殖施氏鲟群体 5个年龄组及亲鱼 (8龄 )血液中睾酮 (Testosterone ,T)、雌二醇 (17β-estradi ol,E2 )的不同含量 ,并与其对应年龄的性腺组织学观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龄性腺刚刚完成性分化发育初期 ,T( X±SD) =(1.8± 0 .72 4 )nmol/L ,α =0 .0 1;E2 ( X±SD) =(5 5 .8± 2 .879)pmol/L ,α =0 .0 5。 2龄精巢Ⅱ期 ,卵巢I期 ,T( X±SD)=(2 .2± 0 .934)nmol/L ,α =0 .0 1。E2 ( X±SD) =(38.9± 2 .343)pmol/L ,α =0 .0 5。 3~ 4龄鱼卵巢发育在Ⅰ~Ⅱ期 ,精巢Ⅲ-Ⅳ期。 3龄T( X±SD) =(9.6± 1.936 )nmol/L ,α =0 .0 5 ;E2 ( X±SD) =(4 4 .8± 2 .6 0 5 )pmol/L ,α =0 .0 5。4龄鱼T( X±SD)=(2 6 .3± 2 .10 5 )nmol/L ,α=0 .0 5 ;E2 ( X±SD) =(5 5 .3± 3.0 5 3)pmol/L ,α =0 .0 5。 5龄鱼卵巢发育在Ⅲ期左右 ,精巢已发育成熟 ,T( X±SD) =(13.9± 1.6 5 2 )nmol/L ,α=0 .0 5。E2 ( X±SD) =(137.7± 5 .880 ) pmol/L ,α=0 .0 5。雄亲鱼血液中T含量变化在 4 0 .5~ 74 .6nmol/L ,E2 含量变化在 5 6~ 116pmol/L。雌亲鱼血液中T含量变化为 39.7~ 73.2nmol/L ,E2 含量变化在 5 4 4~ 90 4pmol/L  相似文献   
37.
养殖条件下施氏鲟(♂)×达氏鳇(♀)杂交后代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后代(俗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等速生长-异速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指数关系,R2值变幅为0.95~0.99。其中,1~3龄大杂交a值3,呈强异速生长。此后随年龄的增加,异速生长减弱,发育趋向均匀。5龄时a值为2.94接近3,7龄a值为2.633。大杂交肥满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与体重的相关性(R2=0.94)高于与体长的相关性。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进行拟合,其中Gompertz、Quadratic、VBGF和Cubic 4种生长方程式对大杂交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除Cubic生长方程外,其它6种生长方程对其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低。7种生长模型中,均以Cubic生长方程对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的拟合R2值最大,RSS值最小,说明Cubic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拐点体重、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8.53kg、82.11cm和4.22龄。  相似文献   
38.
将西伯利鲟(Acipenser baeri)(平均体重为1.09kg,体长60.1cm)从25℃急速降温至1~2℃,然后采用B型超声仪等方法研究其在降温过程中、2℃离水保存过程中和不同复苏时间过程中的心率、鳃动频率和成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骤降可使西伯利亚鲟进入休眠状态,2℃离水低温保存30h后可复苏存活,而超过35h后全部死亡。在温度骤降过程中,西伯利亚鲟的心率变化表现为强度减弱和次数逐渐降低。而鳃动频率由75次/min逐渐降低至0次/min,与心率变化不呈线性关系。复苏过程中,受试鱼的心率变化与急速降温的变化规律相同,表现为强度增强后,次数逐渐增加。西伯利亚鲟鱼种的运输实验表明,低温无水运输12h后,西伯利亚鲟(体重为24.69g,体长19.27 cm)的成活率为90%。笔者建议,低温无水方法运输西伯利亚鲟商品鱼时不应超过30h,运输温度应保持稳定,复苏水温必须由低到高递进。  相似文献   
39.
史氏鲟消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史氏鲟的活体解剖和对消化系统各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史氏鲟具有胃、幽门盲囊和瓣肠,胰脏形成独立的器官,在肝门部有部分弥散于肝脏组织中。与同属的中华鲟比较,口腔粘膜褶数量和形态不同;食道分段数量不同(史氏鲟分3段、中华鲟分2段);史氏鲟瓣肠有7个螺旋瓣,比中华鲟少;中华鲟的幽门盲囊有17个小盲囊,而史氏鲟只有10-12个小盲囊。  相似文献   
40.
短期投喂雌二醇对施氏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7-β雌二醇添加到饵料中,由2月龄喂至5月龄,而后用基础饵料喂养,每3个月测量其生长数据及性腺重,直至19月龄。发现在试验过程中,生长出现波动,短期内投喂组表现出生长快的势头差异显著(P〈0.05),但至试验结束其生长差异不明显。检测其血清、肌肉、肝脏和肠道激素残留量,不高于未处理组,有些数值还明显低于未处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