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菊黄东方鲀脊柱、附肢骨骼及皮刺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初孵仔鱼到56日龄菊黄东方鲀的脊柱、附肢骨骼及皮刺的早期发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5天髓弓出现,第9天脊柱开始软骨化,第13天脉弓出现,第17天出现硬骨环,并从前往后开始硬骨化,第29天脊柱硬骨化完成。附肢骨骼开始发育的顺序依次为胸鳍、臀鳍和背鳍、尾鳍。胸鳍的发育以2日龄胸鳍的支鳍骨原基的出现为起点,28日龄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形成,42日龄胸鳍硬骨化基本完成。背鳍和臀鳍出现在9日龄,29日龄同时开始硬骨化,至38日龄时,硬骨化完成并且出现分支鳍条。尾鳍发育以11日龄长出鳍条为起始特点,至38日龄硬骨化完成。期间伴随着鳍条转移、尾下骨及侧尾下骨生长发育、长出镰刀状横骨等特点。皮刺发育始于4日龄鱼少量肚皮刺的出现,16日龄开始长出头皮刺。所有肚皮刺硬骨化几乎是同时进行,而头皮刺则是从前往后进行。研究结果可为菊黄东方鲀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性、适应性研究及该鱼的系统演化和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盐度对长江刀鲚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工繁育的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幼鱼(体质量为2.12 g±0.88 g)为对象,研究了盐度对其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和胃、肠、盲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盐度(3、6、9、12、15、18)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50尾鱼,试验共进行55 d。结果表明:盐度为15时,长江刀鲚幼鱼肝脏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处于最低值,分别为104.77、60.72 U/g,盐度为18时,肝脏AC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盐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趋势相反,盐度对肝脏CAT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同盐度下,肠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蛋白酶(胃蛋白酶PPS、胰蛋白酶TPS)活力比胃和盲囊高,胃LPS活力明显低于盲囊和肠;盐度为9时盲囊LPS活力以及盐度为15时肠TPS活力出现最大值;相同盐度下,不同消化组织AMS活力总体上为肠盲囊胃,盐度为12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处于较低水平,盐度为15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整体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根据盐度对不同组织不同酶活力的影响规律,得出适宜长江刀鲚生存的盐度为12~15。  相似文献   
103.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4.
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 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8 h LC50值和96 h LC50 值(95%可信限)分别为3.855 mg/L (3.356~4.385 mg/L)和2.824 mg/L (2.672~2.987 mg/L),安全浓度为0.282 mg/L。  相似文献   
10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农委有关要求,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举办了2012年渔业科技创新促进年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生态、高效为理念,全面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普及现代渔业科技知识,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为配合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本刊针对"优质苗种推广"这一科技服务内容,特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几位从事河川沙塘鳢养殖技术攻关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设"河川沙塘鳢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对这一具有良好养殖开发前景的经济鱼类做一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克隆长江刀鲚的GHRH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旨在为长江刀鲚分子生物育种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提取长江刀鲚组织中的总RNA,根据已知鱼类GHRH基因保守片段设计兼并引物,使用RT-PCR方法克隆长江刀鲚GHRH基因片段,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结果: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长度为492 bp,推导出氨基酸残基为164个,其氨基酸序列与大西洋鲱鱼、斑马鱼和大西洋鳕的相似度分别为92 %、79 %和77 %。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长江刀鲚与大西洋鲱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07.
菊黄东方鲀幼鱼转食过程中生长和脂肪酸组成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揭示菊黄东方鲀幼鱼转食过程中营养特点,提高转食期成活率,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驯化转食前、中、后的菊黄东方鲀幼鱼生长和全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幼鱼在驯化完全转食配合饲料后,呈现出体质量的生长补偿现象。驯化前幼鱼的肥满度最高(10.02),在驯化中最低(5.43),驯化后肥满度有显著恢复(6.00)。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后,全鱼的干物质含量明显升高。在菊黄东方鲀驯化转食前、中、后阶段的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从百分含量上看,幼鱼驯化转食过程中,C16:0含量最高且稳定(21.26%~23.81%),C18:0含量显著下降,C16:1和C18:1n9c含量显著上升;C22:6n3(DHA)含量较丰富(11.95%~13.05%),且呈现略微降低;C20:5n3(EPA)在驯化中略微下降,驯化后又略有上升;C22:5n3(DPA)呈现显著降低。SFA的比例相对稳定(38.13%~42.52%),MUFA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PUFA的比例(特别是∑n3PUFA)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配合饲料的C18:2n6c含量特别高(21.29%),但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体内的C18:2n6c含量非常低(2.47%);相反,配合饲料的C16:1含量特别低(3.87%),但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体内的C16:1含量较高(9.25%)。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幼鱼后期对n3PUFA(特别是DHA和EPA)有较高的需求量,但不需要过多的C18:2n6c,部分的C16:1需要从其他营养物质转化过来。为提高菊黄东方鲀幼鱼驯化转食配合饲料过程中成活率,建议:(1)幼鱼驯化转食前,加强投喂活体饵料,特别是富含n3PUFA的海水桡足类;(2)幼鱼驯化转食的配合饲料中加大DHA和EPA的添加量,同时减少C18:2n6c比例、增加C16:1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室内工厂化养殖斑节对虾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对其生长特性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475×10-5L 2.992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快速生长期(42~70日龄)、稳定生长期(70~98日龄)、生长衰老期(98日龄以后)3个时期,各生长阶段的肥满度差异显著(P<0.05),生长早期(70 日龄左右)和后期(126 日龄后)较高(1.462~1.470),中期(84~112 日龄)较低(1.378~1.413).拟合出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Lt=113.22 [1– e -0.0145 ( t – 23.71) ], Wt=20.66 [1– e -0.0145(t–23.71) ]2.9925,体重生长拐点出现在99.3 d左右.根据研究结果,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就预防病害和促进生长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比较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别选择两个群体体长5 cm以上、附肢完整的个体,对其身体各部分进行称量测定后,取腹部肌肉用于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野生日本沼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51.0±1.13)%]显著高于养殖群体[(42.95±4.76)%](P0.05);野生和养殖群体每100 g新鲜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18.5 g,水分分别为78.83、79.82 g,粗脂肪分别为0.9、0.1 g,粗灰分均为1.1 g,碳水化合物均为0.4 g;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688%、76.114%,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37.642%、33.689%,鲜味氨基酸分别为32.228%、32.305%;两个群体均含有丰富的钠、铜、镁、锌、铁、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野生群体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1)。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野生群体优于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110.
池塘养殖全人工繁育长江刀鲚当年1龄鱼种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池塘养殖长江刀鲚苗种的生长特性,对540尾全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长江刀鲚1龄鱼种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学测量与统计,获得长江刀鲚1龄鱼种的基本生长规律。结果表明,37日龄的长江刀鲚苗种,经过130 d的池塘培育,5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991±0. 482)cm,体质量增至(2. 62±0. 33) g; 57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573±0. 464) cm,体质量增至(2. 48±0. 36)g。长江刀鲚的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5号塘,W=0. 009 2 L~(2. 501 1)(R~2=0. 933 3); 57号塘,W=0. 007 8 L~(2. 567 2)(R~2=0. 955 1)。两式中b值都小于3,表明长江刀鲚呈异速生长。体长(L)与日龄(t)、体质量(W)与日龄(t)均呈对数相关。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L=2. 639 7 ln t-3. 166 4,R~2=0. 922 8; 57号塘,L=2. 892 4 ln t-5. 006 9,R~2=0. 968 1。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W=1. 192 3 ln t-3. 155 1,R~2=0. 742 4; 57号塘,W=1. 374 0 ln t-4. 454 4,R~2=0. 963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