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9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89篇
  34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驻马店地区有大小故河道65处,可养鱼水面2.2万亩,水面开阔,水质清新,光照充足,透明度在40-70cm之间,多年大于14℃的平均积温在4832.5℃左右,无霜期217-235天,水中溶氧量6.05—9.49mg/l;pH值为6.9-8.5.并且故河道内水草生长茂盛,饲料易得,发展渔业条件优越。但长期以来,粗放粗养,养殖品种单一,产量很低,巳利用养殖水面单产只有二、三十公斤,投入从产出中得不到合理补偿。为改变故河道渔业低产局面,充分挖掘故河道潜力,  相似文献   
103.
104.
日粮蛋白水平在70─105kg体重阶段(后期)分为14.83%和12.03%,全期或后期日粮中加入0、10mg/Kg苯乙胺,设置二因子六个组合日粮,观察苯乙胺对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和肌肉组份的影响。结果:(1)饲料蛋白质水平14.83%(高蛋白),全期或后期日粮中给予10mg/kg苯乙胺,猪平均日增重提高2.23%和10.39%(后者p<O.01);饲料蛋白质水平12.03%(低蛋白),若全期日粮中添加10mg/kg苯乙胺,猪日增重提高4.76%(P<O.05)。(2)日粮中含10mg/kg苯乙胺可有效地减少脂肪在体内的蓄积,无论饲料蛋白水平高低,皮下脂肪比对照组薄0.5─1.0cm;高蛋白日粮猪背最长肌脂肪含量相应减少。(3)苯乙胺与饲料蛋白水平(A×B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背最长肌增长与分化。高蛋白条件下,背最长肌横截面积明显增大,其中全期用苯乙胺者比对照组大6.5%─39.15%(p<O.01),而且肌肉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4)苯乙胺在活体内主要刺激单位面积肌纤维数增生,但未见改变成年猪肌纤维分化(红、白肌纤维比例)。饲料蛋白水平与单个肌纤维内养份积累体积膨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农副工三结合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於晋元,马海棠丹徒县上会镇东宝在村共有360人,680亩耕地.属人均耕地面积较多的丘陵地区。出于农业的比较效益差,出现了农民不愿多种田导致的抛荒或半抛荒现象,共产党员胡晓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懂得规模出效益的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06.
采用骨髓穿刺技术,抽取骨髓液,检查骨髓细胞质和量的变化,以了解骨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作为造血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在人医学上用来诊断白血病已有  相似文献   
107.
108.
羊布氏5号菌苗(以下简称M5苗)免疫羊效果良好,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使用,但用M5苗免疫乳牛的报道甚少,1972年我们用羊布氏5号苗免疫乳牛,对该苗的使用方法、血清凝集价消长规律及其免疫效果进行了观察,为交流经验,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9.
淮河流域六安段饮用水源污染隐患突出,生态功能下降,季节性污染严重,城区水域景观功能弱化。基于DSR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生态安全状况正在不断改善,生态安全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生态安全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其仍然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人类不仅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减轻和解除生态环境的威胁,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  相似文献   
110.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形体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料中分别添加4%的鱼油、豆油、猪油、花生油和混合油(鱼油、豆油、猪油质量比为3∶4∶3),制成5种等氮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6.04±0.05) g 的异育银鲫60 d,以考察5种脂肪源对异育银鲫形体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油组的肝体指数与脏体指数均最高,猪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鱼油组,猪油组脏体指数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总蛋白(TP)含量和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鱼油组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猪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其余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鱼油组甘油三酯(TG)含量最低,豆油组其次,均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鱼油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最高,花生油组其次,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各试验组球蛋白(GLB)、胆固醇(CHO)、葡萄糖(BGLU)、低密度脂蛋白(LDL–C)、皮质醇、胰高血糖素(Glu)和胰岛素(Ins)的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5种脂肪源中,鱼油对异育银鲫形体与血液生化指标的作用效果最好,豆油、花生油和混合油其次,猪油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