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66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58篇
  76篇
综合类   422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8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研究通过融合表达Rv3872、CFP-10和ESAT-6蛋白,以改良牛结核病特异性鉴别诊断抗原CFP-10-ESAT-6,提高牛结核抗体鉴别诊断法的灵敏度。利用PCR方法,克隆牛分枝杆菌RD1区上述三个基因,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三个基因串联在pET-28a载体上,基因之间用Linker序列连接。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经IPTG0.4mmol/L诱导3h,目的蛋白经SDS-PAGE证实表达在上清中,Western-blot分析证实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以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了44份牛分枝杆菌感染背景清楚的临床奶牛血清。26份阳性血清中,Rv3872-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A检出阳性样本18份,检测灵敏度为69%,而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A只检出阳性样本4份。18份阴性血清中,两种ELISA均检出17份阴性血清,特异性都为94%(17/18)。因此,Rv3872-CFP-10-ESAT-6融合蛋白在对牛结核抗体检测特异性没有降低的情况下,敏感性获得了显著提高,这对牛结核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2.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结合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获得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并用三波长法测定24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发现品种间异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吉林32和吉林35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292%...  相似文献   
163.
套作遮荫条件下烯效唑对大豆壮苗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烯效唑在套作遮荫条件下对大豆的壮苗机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0、2、4、8 mg/kg)对大豆苗期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提高了根体积、根系活力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除8 mg/kg),但显著降低了根长。同时,烯效唑干拌种还提高了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降低了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了根、叶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根、叶中脯氨酸(Pro)含量,最终保护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其中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以4 mg/kg最佳。可见,适宜浓度的烯效唑干拌种可以改善套作大豆苗期生长,提高耐荫抗逆能力,有利于套作大豆后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64.
林地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生概况 分布于青海省林地的害鼠主要有高原鼢鼠、高原鼠兔、达吾尔鼠兔、根田鼠等。在鼠害发生中,高原鼢鼠危害占发生面积的80%。主要危害树种有沙棘、山杏、榆树、柠条等。自2006年以来,青海林地鼠害发生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其中2007年发生203万亩,2008年发生230万亩。  相似文献   
165.
焦海宏  王晶钰  任敏  李晓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74-17975
应用PCR技术对来自南疆某猪场的24例疑似病例进行猪圆环病毒Ⅱ检测,共检出PCV2阳性10份,阳性率为41.6%(10/24)。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PCV2的感染,且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6.
针对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仿生沟槽减阻技术,对沟槽面湍流减阻的微观机理、影响沟槽面减阻效果的主要因素、沟槽减阻技术的工业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沟槽减阻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7.
在隆德县进行了硫酸钾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施纯氮150.0kg/hm^2,五氧化二磷90-0kg/hm^2的基础上.施钾肥45.0~135.0kg/hm^2对马铃薯均有增产效果,增产率为5.4%~9.2%。在降水适中年份,以施K2O 60.0kg/hm^2左右为宜,产量可达23716.0kg/hm^2,增加效益532.1元/hm^2。测定结果表明,施钾肥对土壤养分总体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8.
施氮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隆德县进行的马铃薯施氮试验表明,在施有机肥15 t/hm^2.P2O5 90 kg/hm^2,K20 60 kg/hm^2 的基础上,施氮可增产24.0%~39.6%。建议在降水适中年份,马铃薯施纯氮量以160kg/hm^2左右为宜,产量可达35662.0kg/hm^2,可增加纯收入5485.15元/hm^2。  相似文献   
169.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大豆”(以下简称麦/玉/豆)和“小麦/玉米/甘薯”(以下简称麦/玉/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高效吸收利用特性。【方法】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15N土壤稀释标记法,研究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情况。【结果】不分隔与分隔相比,两种体系中小麦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提高,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降低。“麦/玉/豆”中玉米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15N作物回收率、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提高17.62%、24.52%、17.63%、13.9%和10.1%,“麦/玉/薯”则降低50.19%、42.58%、33.42%、29.6%和5.2%;降低了大豆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总N含量提高6.06%;提高了甘薯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残留15N%丰度和总N含量降低0.9%和4.95%。【结论】两种体系均存在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氮素转移,“麦/玉/豆”较“麦/玉/薯”更有利于肥料氮的吸收、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周年作物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70.
牛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湖北分离株HB0801作为抗原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了6株能稳定分泌抗牛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生产腹水并对单抗进行了纯化和特性鉴定。经亚型测定,这些单抗都属IgG类。腹水ELISA效价在1×105~1.6×106。ELISA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6株单抗与临床分离的牛支原体菌株以及ATCC标准株PG45都显阳性反应,但与牛的其他常见病原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化脓隐秘杆菌等都显阴性反应。所有制备的单抗都与无乳支原体有交叉反应,其中两株单抗1A5和1C11只与无乳支原体有交叉反应,与其他支原体无交叉反应。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6株单抗分别识别牛支原体全菌蛋白中的不同条带,说明分别针对不同的蛋白抗原。这些牛支原体单克隆抗体为后期建立牛支原体检测方法及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