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1篇
  38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01.
新疆农田土壤养分与化肥施用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3,他引:13  
在收集大量新疆农田土壤养分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农田土壤养分与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变化,并对其现状做出评价:土壤有机质总体变化不大,土壤全氮总体是趋于下降,土壤碱解氮趋于提高,土壤速效磷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则较大幅度下降;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属中低水平,土壤全氮属低水平,土壤碱解氮为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普遍达到中等水平,土壤速效钾北疆较高,南疆属中低水平,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为中等.通过分析近15年来新疆化肥用量与农作物产量变化,阐明化肥对提高新疆主要农作物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施用化肥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粮食总产、单产,棉花单产的年均增长率,化肥的增产效益正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棉花养分推荐施肥专家系统在新疆南疆棉花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21年在新疆沙雅县的海楼村和库木巴格村进行田间试验。共设8个处理:NE,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配比;NE+OM,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基础上,施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FP,常规习惯施肥;OPTS,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推荐施肥;CK,不施肥;NE-N,NE推荐基础上不施氮肥;NE-P,NE推荐基础上不施磷肥;NE-K,NE推荐基础上不施钾肥。【结果】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能显著提高籽棉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海楼村和库木巴格村NE较FP增产10.2%和7.95%,产投比提高10.9和8.7;较OPTS增产11.66%和10.13%;产投比提高17.6和11.9。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配比也能显著提高棉花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其中海楼NE的氮、磷、钾养分吸收较FP提高10.33%、3.67%、11.79%,较OPTS提高5.63%、3.62%、17.21%。海楼村和库木巴格村NE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较FP提高14.83、18.47、36.83和23.82、18.30、79.91个百分点;较OPTS提高23.9...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在氮磷减施的条件下,研究钾锌互作与习惯施肥(以下简称习惯施肥)对棉花生物量、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差异,为棉花的经济效益和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意义。【方法】设5个处理,处理1:习惯施肥(NP);处理2:80%习惯施肥(80%NP);处理3:80%习惯施肥+钾肥(80%NP+K);处理4:80%习惯施肥+锌肥(80%NP+Zn);处理5:80%习惯施肥+钾肥+锌肥(80%NP+K+Zn)。【结果】80%习惯施肥(80%NP)相比习惯施肥(NP)显著降低棉花生物量、产量及养分的吸收利用;80%习惯施肥+钾肥(80%NP+K);80%习惯施肥+锌肥(80%NP+Zn)较80%习惯施肥(80%NP)提高了棉花生物量、产量和养分的吸收利用,但低于习惯施肥(NP);80%习惯施肥+钾肥+锌肥(80%NP+K+Zn)与习惯施肥(NP)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氮磷减施条件下,选择80%习惯施肥+钾肥+锌肥(80%NP+K+Zn)对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不同Ca~(2+)浓度下肌球蛋白的热聚集行为,以猪背最长肌为原料,提取其肌球蛋白,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钙(0.01、0.02、0.03、0.04、0.05、0.075、0.1 mol/L),通过热变性动力学分析,研究加热过程中聚集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凝胶特性,探究猪肉肌球蛋白热聚集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氯化钙浓度由0.01 mol/L升至0.1 mol/L,蛋白变性温度由40.2、52.4℃降至36.5、50.8℃,显著(p 0.05)降低了肌球蛋白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肌球蛋白浊度、粒度、变性率逐步增大;显著(p 0.05)提高了肌球蛋白初始状态的Ca~(2+)-ATP酶活性,降低了肌球蛋白互相结合形成聚集体的温度;电镜观察发现,Ca~(2+)浓度越高,聚集速率越快,0.1 mol/L处理下,蛋白聚集体体积显著增大,形成无序聚集体; 80℃、0.1 mol/L处理组凝胶强度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组,氯化钙浓度由0.01 mol/L升高至0.1 mol/L,凝胶强度由4.58 N升至5.28 N。因此,随着温度升高、氯化钙浓度增加,易形成猪肉肌球蛋白聚集体,且凝胶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淀粉芽孢杆菌YM6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M6)对盐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水培法培育玉米,水培营养液中含75 mmol/L NaCl作为盐胁迫条件,接种YM6后可以显著提高玉米耐盐能力。用透射电镜观察YM6菌株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尖细胞核、线粒体、胞间连丝等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用微量法测定YM6菌株对玉米幼苗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还测定玉米组织内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结果表明:接种YM6菌株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根尖亚细胞结构的损伤;与不接种对照组相比,玉米植株地上和地下组织内的H2O2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而Pro质量分数、SOD、CAT、POD活性均显著提高 (P<0.05)。YM6菌株可通过提高玉米植株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物质量分数以及提高Pro质量分数,从而缓解盐胁迫对玉米根尖细胞损伤,提高玉米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6.
以藏灵菇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藏灵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藏灵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85℃,料液比1∶60,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藏灵菇多糖的提取率为20.96%.其中浸提温度对藏灵菇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极显著(P<0.01),料液比对藏灵菇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的物质具有糖类特征峰,且该杂多糖样品中含有吡喃糖苷键.  相似文献   
107.
施磷对棉花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高产棉花吸收磷养分的特点与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磷肥处理棉株对磷的吸收可以较好地用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来拟合。各处理磷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播种后的62~99 d内,这一时期棉花吸收磷的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50%以上,所以此阶段应特别注重磷的供应。在吐絮期,棉铃中的磷素随施磷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增加,施磷对棉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但磷素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器官中差异不大。棉株对磷的吸收速率呈波动曲线,当生育期进行到花铃期时,各处理均达到吸收速率最高峰;此后棉株对磷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育时期OPT(最佳处理)和OPT1处理磷素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提高皮棉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春施磷肥更有利于提高磷肥表观利用率与纯收益,但磷肥施用过量会降低磷的利用效率和纯收益。  相似文献   
108.
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利用、产量及肥料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年测土推荐施肥处理(NPK)植株的N、P2O5、K2O吸收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提高54.94%、41.87%、67.72%,每形成100 kg子粒的养分吸收量N 3.15 kg、P2O5 0.71 kg、K2O 3.90 kg.施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显著,NPK处理的增产率达到28.90%,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6.18%、20.69%、12.42%,每千克N、P2O5、K2O对玉米的增产效益分别是2.83、27.45、36.15 kg.两年的试验都表明磷素是供试土壤的第一养分限制因子,氮素的增收效益较小,因此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减少氮肥的用量,均衡土壤养分比例来提高化肥施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9.
青稞酸奶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欢  梁琪  毕阳  米兰  张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2):135-140,151
以青藏高原青稞、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青稞谷物酸奶,青稞经炒制、粉碎、糊化、液化后与鲜牛奶混合进行发酵,研究了青稞的液化工艺和不同试验条件对青稞酸奶感官、理化性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青稞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20U/g,液化时间40min,液化温度70℃,青稞粒度80目.青稞谷物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青稞添加量为6%,稳定剂添加量为1%,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时间为6h,所制得的青稞酸奶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连续2 a的田间试验,对南疆膜下滴灌棉田优化施氮处理和传统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的海岛棉产量和纤维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棉花产量,优化处理在保持棉花产量与传统处理持平的情况下,较传统处理节约氮肥用量11.69%,经济效益高638.26元/hm2,增加单铃重0.08~0.26 g,增加衣分含量0.8%~1.5%;在棉花纤维品质方面,1 a优化处理与传统处理、不施肥处理差别不大,但2 a连续优化处理与传统处理相比,能显著提高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并保证马克隆值在最优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