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花鲈白细胞介素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从经LPS刺激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803 bp的IL-8 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159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59 bp的3′非编码区(UTR)以及29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99个氨基酸。序列的3′UTR含2个mRNA不稳定基序,在Poly A尾上游17 bp处有1个明确的Poly A加尾信号(AATAA)。预测的氨基酸结构含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将信号肽切除可产生72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预测成熟肽的分子量约为8.3 kD,等电点为7.85。花鲈IL-8序列中用于形成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保守,前2个半胱氨酸被1个精氨酸分开,形成CXC结构。与其他鱼类的IL-8相似,花鲈IL-8序列中也缺乏哺乳类中存在的ELR基序,而含有ELH结构。进化分析显示,花鲈IL-8与从鱼类和哺乳类分离的IL-8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与硬骨鱼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为软骨鱼类,与无颌类和哺乳类的分化较大;而哺乳类的ELR结构可能为IL-8在进化过程中特化而成的结构,以加强IL-8特异性的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22.
23.
某部队近几年以来,部分馬騾相继发生夜盲症。1963年5—6月,通过病因調查及采取适当防治措施,已經取得初步防治效果。鑑于家畜的夜盲症較常发生于犢牛、幼駒、仔猪及禽类,在成年馬騾尚属少見,同时,其临床症状亦有所差异,特将其有关情况提出报导如下,供作参考。一、发病情况及原因調查通过普查,获得下列有关資料: (一)发病数量: 于5月20—22日三个夜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检查患畜:①高約1米的竹杆横栏;②深約50厘  相似文献   
24.
南海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序利用和合理保护南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根据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以往调查资料,对南海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南海北部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保护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5.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和次级生产者之一,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养殖水体中,维持良好的水质和藻相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浮游微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增加水中的溶氧;二是可以遮阴,避免养殖对象直接在阳光下照射;三是可以通过浮游动植物食物链,给养殖幼苗提供优质天然饵料.浮游动物是早期养殖幼体的优质饵料,对虾通过捕食浮游动物,能增强虾苗体质,提高幼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26.
红海湾位于北纬22&;#176;33~22&;#176;50;东经114&;#176;52′~115&;#176;34′,10m等深线以浅海域面积有3万ha。散布有菜屿岛、龟龄岛、江牡岛、芒屿岛等数十个岛屿及干出礁。岸线长度35.47Km,岸相以岩礁生境为主。海水年平均温度为22.3℃,海水盐度变化范围在23~34之间。礁栖生物种类多,主要经济种类有杂色鲍、蝾螺、紫海胆等。  相似文献   
27.
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rosis factor,TNFα)是机体抵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入侵感染时的一种重要的介质,而且TNFα在机体内还起着其他治疗方面的功能,包括抗肿瘤、休克和胚胎发育等。TNFα主要由几种免疫细胞产生,如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天然杀伤(NK)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激活的B细胞等。TNFα的许多生物学活性都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I)结合后而发挥作用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克隆技术的完善,鱼类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TNFα基因自2000年后相继在几种鱼类中被克隆测序并进行了表达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及受体的功能及近来在鱼类中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8.
不同饵料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研究了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黑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Haliotis discus discus 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将6种饵料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黑鲍20只.实验幼鲍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29±0.03)mm、(0.223±0.002)g,实验为期35 d.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饵料对幼鲍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龙须菜组、蜈蚣藻组、江蓠组和石莼组.其中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其他海藻组(P<0.05);(2)不同饵料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6种饵料组的幼鲍的特定生长率(SGR)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江蓠组、石莼组、龙须菜组和蜈蚣藻组.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的SGR显著大于其他饵料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干重增重率亦呈现相似趋势.实验结束时,蜈蚣藻组的体质量呈现负增长;(3)幼鲍对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效率是最大.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和海带是黑鲍养殖生产上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9.
30.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牡蛎中的优良养殖品种。原产地在日本,国外如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已先后从日本引进并已得到大力推广,增养殖生产广泛展开;国内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从80年代初也已先后从日本引进并开展增养殖生产,广东省开展养殖的海区只有南澳县及饶平县的柘林湾。其适温适盐性广,而广东省沿海适于开展太平洋牡蛎养殖的海区十分广阔,其生产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