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占总氮含量的46.0%,种子、果肉及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的50.9%、33.9%及15.2%;葡萄酒中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果实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处理使其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葡萄果实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9%—56.9%,其次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6.4%—24.2%。行间生草使葡萄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其中高羊茅处理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处理,这两种生草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90.11%—92.45%。【结论】行间生草使葡萄果实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总体提高了葡萄与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2.
不同温度对不同木薯品种盆栽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其成熟叶片4个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mmol)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3个参试品种木薯叶片的Pn值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升高,但不同品种对光强的响应不一致,其中SC205的Pn值在200和400μmol/(cm2·s)的光强条件下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SC8和SC205在800μmol/(cm2·s)时达最高值;15℃低温条件下,SC8叶片的Pn值最高,达到1.505μmol CO2/(m2·s),分别是SC205和SC9的2.0和2.9倍;30℃条件下,SC9光合特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种;在45℃高温条件下,由于存在显著的环境胁迫,即高温伤害,SC8和SC205对高温表现出了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3.
木薯叶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及其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膨胀导致的世界范围内谷物资源短缺,使人们迫切需要研发新的非常规饲料资源用于家畜生产。木薯叶作为木薯副产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量巨大。木薯叶是良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含有比较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然而抗营养因子(如单宁、氢氰酸)限制了木薯叶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木薯叶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以及在育肥猪和妊娠母猪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渭北旱原(泾阳)酿酒葡萄病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玲  张振文 《北方园艺》2010,(18):174-177
2009年在渭北旱原的泾阳县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和桑娇维赛(Sangiovese)葡萄叶片霜霉病和果实白腐病。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叶片霜霉病在位于海拔较高、土壤含钙量较高的蒋路乡葡萄园发病最轻,而在海拔较低、土壤含钙量较少的白王镇发病严重;果实白腐病也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在蒋路乡和龙泉乡较轻,发病严重度差异不大,而在白王镇发病严重。在蒋路乡,蛇龙珠叶片霜霉病明显轻于赤霞珠,但赤霞珠果实白腐病严重度明显轻于蛇龙珠。在龙泉乡,桑娇维赛和赤霞珠葡萄叶片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差异不大,而在发病后期桑娇维赛明显的轻于赤霞珠,果实白腐病在发病初期无明显差异,而在发病后期赤霞珠明显的轻于桑娇维赛。"V"形架栽培在抗病性方面优于篱架栽培。泾阳县葡萄霜霉病始发于8月初,一般从发现病叶2周左右进入发病盛期(8月下旬),约在9月中旬进入发病末期。  相似文献   
85.
架式与新梢留量对赤霞珠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军贤  张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8):3784-3790
【目的】研究架式与新梢留量对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为试材,采用HPLC分析法,研究不同新梢留量、单篱架与“V”形架栽培条件下所酿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的种类及含量。新梢处理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延长1 m架面留新梢10、13和16个。【结果】(1)单体酚总量随单位新梢留量的降低而增加(119.08—146.40 mg•L-1),且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V”形架栽培下的葡萄酒单体酚总量(133.47 mg•L-1)高于单篱架(119.08 mg•L-1)。(2)各处理条件下葡萄酒中非类黄酮含量(100.13—123.46 mg•L-1)均高于类黄酮含量(17.08—25.25 mg•L-1),前者占单体酚总量的81.08%—85.66%,后者占14.34%—18.92%。(3)各处理条件下均可检出待测10种单体酚,类黄酮类物质以儿茶素为主,非类黄酮类物质以没食子酸为主。【结论】降低赤霞珠葡萄单位面积留梢量可提高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含量;“V”形架栽培可提高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86.
行间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熵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降低了速效磷含量;而高羊茅处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清耕。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处理土壤微生物量C含量分别比清耕增加65.2%,61.6%和6.7%;微生物量N含量分别比清耕增加53.6%,52.4%和15.0%。各生草处理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清耕,但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与清耕之间无显著差异。微生物学指标总体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和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碱解氮、全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C、N和微生物呼吸强度、微生物熵重要的直接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87.
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气臭氧层的不断破坏引起了地球表面紫外线-B(UV-B)辐射强度不断增加,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以酿酒葡萄(V.vinifera. 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后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型,且日变化平均值表现为低辐射(T1,10.8 μW/cm2)处理组>对照组(CK)>高辐射(T2,25.6 μW/cm2)处理组,而水分利用效率则表现为对照组(CK)>低辐射(T1,10.8 μW/cm2)处理组>高辐射(T2,25.6 μW/cm2)处理的变化趋势。同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与UV-B辐射强度和照射时间有关,适当增加一定剂量的UV-B辐射对葡萄光合作用不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88.
不同药剂处理对食用鲜木薯块根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用鲜木薯块根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后在10℃和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块根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探究主要抗氧化酶在贮藏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采后7 d是块根迅速失水期,其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3个处理均可以一定程度延缓失水速度;贮藏前期(0~30 d)NaCl和Na_2S_2O_5溶液处理可以提高SOD和APX酶活性,抑制POD和CAT酶活性,但到了贮藏后期(30~60 d)各处理基本一致。可见98℃、10 g/L的NaCl热水和抗氧化剂Na_2S_2O_5处理在短期内可延缓褐变发生。方差统计分析发现,各6项指标均在贮藏时期分别达极显著差异,各处理对SOD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对其他5项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9.
1983—1984年,先后对不同成熟期桃栽培品种及优良杂种单系叶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及其优良杂种单系,果实发育天数少,叶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高,晚熟品种酶活性低;展叶后30天,其相关表现更为明显。桃优良杂种单系与叶内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早熟品系酶活性低,晚熟品系酶活性高。  相似文献   
90.
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泾阳地区"赤霞珠"葡萄为试材,于2012—2013年研究了单干单臂、单干双臂和单干双层双臂3种整形方式处理对葡萄果实产量及果实相关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干单臂整形果实含糖量高,果实成熟度最好;单干双层双臂整形可以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的产量,但其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其它2种整形方式;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2种单层整形方式果实中总酚含量高于双层整形方式。结合经济效益和生产管理水平,泾阳口镇地区酿酒葡萄整形方式可以采用单干单臂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相结合,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