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2篇
  14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阐明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6个玉米品种,在两种密度(45 000株 hm-2和75 000株 hm-2)、两种施氮水平(纯氮112.5 kg hm-2和337.5 kg hm-2)和两种水分(前期干旱控水和正常灌水)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调查玉米源库性状的主要生理参数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环境压力较小时(低密度、高氮和正常灌水),玉米品种间籽粒产量、源性状(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群体源供应能力)、库性状(群体库容量)、源库协调性状(群体库源比值、籽粒灌浆速率和收获指数)以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而逆境胁迫下(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差异较大。环境压力较大时(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叶面积指数、群体源供应能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库容量和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在玉米品种产量改良中要强化逆境人工选择,以适应自然选择,改善玉米品种逆境下的群体源库性状,增强吐丝期至成熟期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强源促库,提高逆境下的生产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82.
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植被类型土壤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化在363.2-691.1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序为原始冷杉林(691.1 t/hm^2)〉云杉林(687.6 t/hm^2)〉落叶松林(659.8 t/hm^2)〉针阔混交林(656.3 t/hm^2)〉灌丛(631.8 t/hm^2)〉针叶混交林(620.8 t/hm^2)〉农田(592.2 t/hm^2)〉刺槐林(393.36t/hm^2)〉荒地(363.2 t/hm^2)。2)根据土壤入渗性能可将9种植被类型分为4类——云杉林、针阔混交林为第1类,入渗性能极强;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2个植被类型为第2类,入渗能力强;原始冷杉林、灌丛为第3类,入渗能力较强;刺槐林、荒地、农田3个植被类型为第4类,入渗能力差。3)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反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方程拟合度R2在0.894-0.984(P〈0.0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83.
忻州市农业用地的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州市农业用地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有大量的坡耕地存在,特别是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农业用地类型.农业用地强度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和砍伐森林.要解决忻州市的水土流失问题,首先要解决农业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问题,调整农业用地的结构,并采用一定的工程与植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玉米脱镁叶绿酸氧化酶基因ZmPAO序列多态性,并挖掘该基因与玉米成熟后期穗位叶叶绿素组分含量相关的功能位点,为基于ZmPAO开发功能标记提供结构信息,有助于对玉米成熟后期叶绿素代谢遗传机制的理解。【方法】以141份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组成关联群体,以2个环境7个时间点的叶绿素组分含量为表型数据,利用Tassel 5.0通过混合线性模型 (MLM,mixed linear model) 开展玉米脱镁叶绿酸氧化酶基因 (ZmPAO) 与成熟后不同时期叶绿素组分变化的相关变异位点的关联分析,并对性状的有效关联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在玉米生长后期大部分取样时间点的叶绿素组分含量变异较大,叶绿素a普遍低于叶绿素b的含量,最终总叶绿素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和) 有下降趋势。结果共鉴定ZmPAO中19个有效功能位点,其中4个处于外显子区,1个位于UTR区域,其他均位于内含子区域;功能位点对叶绿素组分含量变异的表型解释率在3.89%~16.57%,总表型效应在5.24%~41.78%。来自第6个内含子的位点S3235对于Yang-chlb6有高达16.57%的表型解释率;第7外显子S3675分别解释了Yang-chla1和Yang-chlb1表型变异的12.16%和14.14%。性状显著单倍型中有利位点和关联分析的变异位点偏好相似。【结论】有效功能位点挖掘和性状单倍型分析表明,ZmPAO外显子发生了2个氨基酸变异,均由疏水氨基酸转化为亲水氨基酸,说明该基因可能通过蛋白结构的变异进行调控,但较多关联位点处于非编码区,说明该基因也受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水平受环境影响较大,故导致该基因出现不同地点因播期和生育期的不同找到的关联位点并不一致,但有效变异位点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85.
我省棉花害虫天敌印度大头蚁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捕到一种取食棉盲蝽和红铃虫幼虫的蚂蚁类天敌,经我国蚂蚁专家——中国林科院吴坚研究员鉴定为“印度大头蚁”(Pheidole indica Mayr);并由我省昆虫学专家章士美教授核实确认为我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86.
瑞士龙沙公司与广州农药厂合作生产的6%密达(Meta)颗粒剂为一种新的特效杀螺剂,它能杀灭蜗牛、蛞蝓、福寿螺等软体动物。该药具引诱特性。当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足部接触或进食后,即能产生触杀和胃毒作用,导致快速麻痹,分泌粘液,使体液大量流失,细胞被破坏而短时间内中毒死亡。该药通用名称:四聚乙醛;化学名称:2、4、6、8四甲基——l、3、5、7四氧杂环辛烷。原药白色,6%颗粒制剂浅蓝色,遇水软化;溶解度220(25C);溶点246.2C;在10℃下稳定性3年,20C下月均分解率0~2%。半致死量:小鼠283GM/kg;大鼠425GM/kg。…  相似文献   
87.
SDS灭菌剂是湖南省长沙时代化工厂新研制的第4代植物型杀菌剂。据湖南省试验结果报导,该药对棉花枯、黄萎病、茶红锈病、柑桔溃疡病防效都在80%左右。然而该药对于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试验则还是空白。该药对于棉花苗期病害有无防治效果?对此,笔者在今年初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陕单623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棉花抗棉铃虫性室内生物测定棉叶活力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长14 cm×宽10 cm×高6 cm规格的聚丙烯盒内填聚氨酯并划3个2 cm长等距离刀口,注入20 mL纯净水后插入保鲜测试棉叶,在室温26℃和自然光周期条件下,保鲜30 d,棉叶鲜润如初,并能生根,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从而解决了国内抗棉铃虫性测试上棉叶保鲜的难题。对197份材料的591个试剂盒抗棉铃虫性测定结果,幼虫存活率与3龄以上比率相关系数r=0.87320148,回归系数b=0.79296385,回归系数标准误=0.03185735。采用这种保鲜方法后在抗虫性测试中不需要更换棉叶和转接虫体,保障了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0.
针对网络社会的利益而言,人类具备相应的认知与需求,以此为基础,网络行为主体遵循自愿原则对网络社会的规范予以认同,立足于实际、自觉所践行的理念与思想即网络自律意识。现阶段网络快速普及,为大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失范行为,归根结底,在于网络行为有待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严重缺失。基于新媒体语境,以网络为平台,大学生要增强自律意识,使自身健康发展。文章剖析了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特点,研究其影响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