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开展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绿地的滞尘效应,以太原市森林公园西侧紧邻滨河东路南北长600 m,东西宽100 m的针叶混交林带为研究对象,在林带最西侧与道路交界处设对照点(0 m),由西向东垂直于路面在林带内分别设置20、40、60、80 m 4个监测点,用中流量大气PM2.5采样器(100 L/min)在各点对PM2.5进行日间采样,分析林带内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计算林带对PM2.5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1)林带宽度影响其对大气PM2.5的净化效率,从20~60 m的净化效率逐渐提高,80 m处略低于60 m;2)林带对局部空气PM2.5净化效率与区域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林带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PM2.5,当空气质量为中重度污染时,林带20~40 m宽处会聚集较高浓度的PM2.5;3)林带内分时段净化效率显示,9:30-11:00的净化效率最低,12:30-17:00净化效率较高,且15:30-17:00林内PM2.5质量浓度最低,提示该时段适宜市民在公园内活动。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分离自山东省寿光市甜瓜上的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遗传变异情况,利用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简并引物进行RTPCR检测,利用RACE技术结合RT-PCR方法克隆CCYV山东分离物2条RNA链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GenBank中其它地区CCYV分离物的全长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同源性,并基于C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山东分离物经RT-PCR检测和测序后确定为CCYV。CCYV山东分离物与其它CCYV分离物的RNA1链和RNA2链的全基因组序列一致性的平均值分别为99.82%和99.88%,且2条链的5′末端均比较保守,没有碱基突变的情况发生;RNA1链3′末端存在2个碱基变异,RNA2链3′末端存在1个碱基变异。CCYV不同地区分离物主要分为3个簇群,其中山东分离物和中国其它地区分离物、日本分离物、苏丹分离物、黎巴嫩分离物和塞浦路斯分离物聚类在一起。研究表明CCYV基因组序列比较保守,该病毒的分化可能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稻瘟病是可防可控的,种植感稻瘟病的品种导致减产的责任主要应由种植者承担,但如果种植新引进或新审定的感稻瘟病的品种,经销商未按有关要求进行警示说明,不承担任何责任值得商榷。稻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有关,与种子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24.
梁秋霞  张先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61-161,163
介绍了汉中稻区主要病害和虫害的发生特征、原因与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水稻品种对纹枯病和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接种法鉴定了杂交稻及其不育系对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两种病害的抗性差异明显;测定的46份品种(材料)中只有65002对两种病害表现中抗。  相似文献   
26.
太原东山树木园道路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伟伟  张先平  王孟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63-18964,19000
结合东山树木园的自然状况,对树木园整体以及园路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旨在为树木园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晋西北退耕地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晋西北偏关县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在退耕5,4和3 a(分别为2000年,2001年,2002年)的退耕地分别取120个1 m×1 m的样方,在对照区取24个1 m×1 m的样方,对其进行调查,应用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生态优势度等指标,综合测度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退耕地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生态优势度逐渐减小,退耕地的物种多样性比撂荒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8.
国内外稻水象甲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稻水象甲虫成虫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为害损失及防治方法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稻水象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关于陕南小麦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黄泛区农场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条件分析表明:2010年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量与历年持平,积温比历年高36.8℃,日照时数比历年少169h。主要表现为6月上旬降水偏高.加之温、光适应.有利于苗期的生长发育,以达到苗全、苗齐;7月底8月初日照时间偏少,降水偏少,加之温度持续高温.部分玉米出现花粉败育现象,不利于授粉;9月中下旬温度依然偏高,降水偏少,光照不足,不利于后期灌浆.千粒重偏低;2010年玉米普遍播种偏晚,但收获期并没有相应推迟,属于减产年份。  相似文献   
30.
以《山西省植被类型图》(1︰500 000)和《山西省地形图》(1︰500 000)为数据源,借助MAPGIS系统,对图件进行矢量化,建立研究区植被缀块数据库。选取2类9种景观指数,对山西高原植被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植被占植被景观总面积的55.05%。在118个群系中以玉米(Zea mays)为主的农作物群系所占面积最大,为44.00%;以棉(Gossypium hirsu-tum)、麦(Triticum aestivum)为主的农作物群系次之,占8.44%,再次为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群系,为5.17%;2)在山西境内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纬向地带性,以恒山为界,北部为温带草原带,南部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景观优势度指数很清晰地揭示了山西高原植被类型的地域特色,灌丛植被是山西高原植被景观的优势成分,其次是温性针叶林,再次是灌草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