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5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由上海公谊兽药厂生产的伊维菌素注射液(维力加,本品1mL含伊维菌素10mg),通过随机分组,比较了常规剂量、一倍剂量、二倍剂量、三倍剂量的驱虫效果及对羊的副作用.结果显示,"维力加"对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夏伯特线虫的驱虫率均为100%,对毛圆线虫的驱虫率为85.6%,对毛首线虫的成虫及幼虫的驱虫率分别为80.0%与100%,对网尾科的成虫及幼虫为100%与93.3%,对主要线虫成虫及其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为96.6%和96.7%,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可见,伊维菌素注射液"维力加"对各类线虫的驱虫效果显著,使用方便,是值得推广的驱虫药物.  相似文献   
102.
奶牛新孢子虫病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引起的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原虫病。该病对牛的危害尤其严重,主要造成孕畜流产、死胎以及新生儿的运动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采集巴州部分山区牦牛的210份牦牛血清样本,用重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ISA)检测N.caninum血清杭体。结果发现,巴州部分山区牦牛N.caninum抗体阳性率为18.2%,抗体阳性血清样本刚地弓形虫(T.gondii)抗体检测的结果为阴性。被检的样品经过商品化试剂盒(Ncaninum Antiboby Test Kit,IDEXX公司产)检测对比,其符合率为99%。说明该地方山区牦牛中存在新孢子虫感染,应用重组rELISA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其检出率与商品化试剂盒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对新疆动物卫生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不利因素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了动物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今后新疆动物卫生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新疆吉力湖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城  黄燕 《中国兽医科技》1998,28(12):17-19
剖检新疆吉力湖9种鱼共363尾,发现各类寄生虫41种,其中原生动物6种,单殖类吸虫14种,其它蠕虫13种,甲壳类及蛭类8种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可用来开发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针对BEFV糖蛋白(G)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PCR产物经Xho Ⅰ和Nde Ⅰ双酶切后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上,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480-pET-30、1107-pET-3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培养阳性菌株D600 nm值为0.6~1.0,37 ℃下用1.0 mmol/L 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将其纯化之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免疫原性分析。同时,应用间接ELISA、动物免疫试验及交叉反应试验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发现的1 107 bp基因片段是分段表达的,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更适合作为开发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候选基因,为今后建立BEF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WTBX](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WTBZ] Pallas)鳃部寄生的西伯利亚拟双身虫[WTBX](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WTBZ]Bychowsky et Nagibina,1959),系为我国首次报道,为新纪录。西伯利亚拟双身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thelminthes),单殖吸虫纲(Monogenea),双身虫科(Diplozoidae),拟双身虫属[WTBX](Paradiplozoon)。[WTBZ][JP2]通过对西伯利亚拟双身虫的形态特征分析,发现西伯利亚拟双身虫与原始虫种相比仅部分结构大小略有差异,其他形态基本一致。同时,对西伯利亚拟双身虫ITS2 r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将结果与Gene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尔齐斯河采到的西伯利亚拟双身虫与GeneBank中同种ITS2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107.
按照常规采样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鱼类寄生性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随机抽样调查的24种鱼类中有10种感染甲壳动物,共发现12种寄生性甲壳动物,隶属于2亚纲、3目、4科、6属;额尔齐斯河寄生性甲壳动物的宿主有一定的地域特性,寄生性甲壳动物多发于夏季;感染率大于或等于10%的有鲢中华鳋(Sinergasilus polycolpus)和鳋未定种(Ergasilidae sp.);除个别虫种外,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性甲壳动物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108.
试验旨在对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新基因EST序列进行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ACE技术扩增从E. acervulina 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获得的EST序列,得到EST全长cDNA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EST序列为E.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阶段新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EU590120;该基因含1个4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6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7.049 ku,等电点为6.69,酸性氨基酸8个,碱性氨基酸8个,分子式为C761H1223N199O219S12;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731;该蛋白有信号肽,为分泌性蛋白;具有4个跨膜结构,在105~115、28~32和132~138位之间有很强的疏水性;具有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4个N端豆蔻酰基化位点。因此根据生物信息学全面预测和分析,发现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较多的生物学功能位点和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  相似文献   
109.
张子龙  岳城 《干旱区研究》2016,33(2):417-421
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额尔齐斯河流域进行7次采样,调查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鱼类感染四钩虫种类组成及其感染情况。分析四钩虫的种类组成、感染率、感染强度、平均丰度和方差均值比。结果发现,额尔齐斯河鱼类感染四钩虫共2种,分别为单肠四钩虫(Tetraonchus monenteron Wagener)和北方四钩虫(Tetraonchus borealis Mizelle et Webb)。单肠四钩虫仅见于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的鳃部,其感染率从冬季至春季逐渐上升,达到最大值44.8%,夏季大幅度下降,冬季有所回升,单肠四钩虫在不同季节呈聚集分布。北方四钩虫仅见于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Pallas)的鳃部,因北极茴鱼属额尔齐斯河珍稀土著鱼类,数量少,故采集到的北方四钩虫数量十分有限。研究表明单肠四钩虫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春季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夏季、冬季,与感染强度、平均丰度、方差均值比呈现相同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单肠四钩虫在白斑狗鱼不同体长组中方差均值比均大于1,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中25~30 cm体长组方差均值比最高。  相似文献   
110.
额尔齐斯河银鲫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结果]共剖检银鲫175尾,发现寄生虫9种,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旋形指环虫(Dactylogyrus falciformis)、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复口吸虫幼虫(Diplostomum larva sp)、复殖吸虫幼虫(Trematoda larva sp)、绦虫幼虫(Cestodearvasp)、对盲囊线虫幼虫(Contracaecum Railliet larva sp)、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sp)、短指三指鳋(Paraergasilus brividigitus),隶属于4门、6纲、7目、7科、7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9种寄生虫在银鲫种群中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复口吸虫、泡吻棘头虫、对盲囊线虫的感染率大于10;,为该区系的核心种;复口吸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