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龙糯3号(原代号龙糯04—129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在2000年以早熟、优质、抗病的中间糯稻亲本材料龙糯99—392为母本,以中熟、优质、丰产、抗倒伏粳稻品种龙粳17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5~2006年所内鉴定,株型、米质、产量、抗病、抗倒伏等综合性状优良,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早熟糯稻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2.
寒地优质糯稻新品种龙糯3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糯米的用量不断加大,糯稻已由简单的食用作物发展成为酿酒、膨化食品和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龙糯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系选培育而成,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53.
针对黑龙江省寒地稻作的生育期短、气温低、冷害频繁发生、稻瘟病重等生态条件和水稻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生产特点,采用常规有性杂交技术,扩大遗传基础和变异范围,加大选择压力和强度,选育早熟、广适性、优质、丰产、抗病抗倒等优良品种为目标。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选择山东某地方品种祖代种公鸡的177份血液样品和177份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为试验材料,应用ELISA、病毒分离、PCR等方法对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34%(36/177)、26.55%(47/177);病毒分离率为1.70%(3/177),血液样品PCR方法检出J亚群ALV(ALV-J)阳性率为0.56%(1/17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为ALV-J,但该血液样品的病毒分离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检测血液样品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禽白血病净化所需的病毒分离结果的可能缺漏。在此基础上,优化并进一步拓展对其他亚群ALV的PCR方法检测,可作为禽白血病经典净化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加快我国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55.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 )于1988年首先发现于英国[1],随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2.3.4] .崔治中等[5.6]在1999年也分离到了该病原,并对该分离株做了致病性试验.除了引起肿瘤外,最近还发现雏鸡感染ALV-J后,其生长性能低于未感染的肉鸡[7].自该病出现以来,已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本病毒能诱导肉鸡产生骨髓细胞瘤病(ML)、肾瘤和其他多种肿瘤,死亡率为1%~2%,偶尔可高达20%.目前这种肿瘤病世界各地均有所流行,出现强毒力致病型毒株的报道不断增多,并且引发其他疾病的免疫失败,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巨大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56.
用免疫胶体金试纸膜快速检测IBDV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免疫胶体金试纸膜分别检测了GX8/99株超强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vIBDV)不同传代毒、全国部分省市IBDV地方野毒、鸡胚传代毒、细胞传代毒、临床病料及其他病原材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胶体金试纸膜法与琼脂扩散试验(ACP)相比,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等特点,不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和其他试剂,能够识别不同的IBDV毒株,包括强毒和弱毒。为IBDV开辟了一条新的、快速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57.
以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IV)的LG1株第20代种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收获尿囊液,经浓缩制成常规灭活疫苗。用浓缩疫苗及其不同稀释度的疫苗对12日龄的SPF鸡颈部皮下注射0.2ml/只.SPF动物隔离罩内饲养21d后采集血清,随即用此病毒的第8代进行攻毒.结果表明,该浓缩疫苗及其1:1稀释后的疫苗对12日龄SPF鸡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平均HI滴度均达到9.4log2.并且各免疫鸡只血清中HI抗体大于7log2,但稀释至1/4的疫苗免疫后平均HI滴度只有5.log2.在人工攻毒后3d和7d,对照组有7/10和1/10分离到病毒,但3个试验组免疫后均未分离到病毒.  相似文献   
58.
核酸探针检测禽呼肠孤病毒传播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高辛标记禽呼肠孤病毒(ARV)S1基因中编码σC蛋白的基因片段作为核酸探针,在斑点分子杂交中可检测到1.6pgARV的RNA。利用该核酸探针,通过检测鸡羽毛囊及体内病毒繁殖情况,比较研究了ARV感染后在鸡体内及鸡群中的传播动态。结果显示,研究建立的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适于批量样品的检测。同时,用此方法检测发现,ARV感染24h后可侵染大部分器官,并且很快传播到同群未攻毒的鸡中,羽毛囊中的病毒检出率与鸡内脏器官中病毒的检出率一致。用核酸探针检测鸡羽毛囊中ARV的方法检测ARV的感染与流行情况,成本低,不影响鸡群生产。  相似文献   
59.
鹦鹉幼雏病是由禽类多瘤病毒(APV)引起的多种鹦鹉雏鸟死亡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鹦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PV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VP1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731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制备用于检测AP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制备的探针进行灵敏度检测,同时与普通PCR进行敏感性比较;使用制备的探针,对经分离鉴定和制备保存的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检测;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AP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AP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探针可检测到2 pg量的APV特异性核酸片段;仅APV-VP1阳性核酸显色,呈现阳性反应,而阴性核酸和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均不显色,呈阴性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初步诊断。本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开展A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0.
紫色球海胆Tcf/lef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与人类Ⅱ型糖尿病相关的Tcf7L2基因在紫色球海胆中的同源基因Tcf/lef,对该基因的序列、外显子信息、编码蛋白及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构建其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