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52.
为使动物疫病传播风险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减少人员主观因素给风险评估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提高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水平,在定性风险评估原则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专家问卷系统(experts questionnaire system,EQS)的动物疫病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把专家对动物疫病传入的定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量化加权,将定性评估转化为半定量评估。在风险评估时,该系统将专家对相关领域的熟悉程度也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升了风险打分的合理性。本研究建立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提高了定性风险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结合了专家对于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很好地解决了定性风险评估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足的问题,能够从实际应用层面提升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水平,使我国动物疫病风险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53.
SAT型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已从传统流行区域非洲大陆传播至西亚、中东地区,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为评估SAT型FMD跨境传入风险,采用定性评估方法,对进境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带SAT型FMD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从疫区进口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SAT型FMD的风险高,因此需采取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将FMD传入风险降低至我国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54.
为揭示鱼粉原料构成,保证鱼粉质量,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国家的5例进口鱼粉样品进行测序,并基于COI基因及其丰度对鱼粉鱼源性成分构成进行分析。提取鱼粉样品DNA后应用鱼类通用COI基因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鱼类混合COI基因序列产物,将扩增产物送测序公司进行高通量测序,将COI基因测序数据与鱼类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进行鱼粉的物种源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5例鱼粉样品中原料鱼成分,其中白鱼粉原料鱼主要成分为鳕鱼;而红鱼粉原料鱼成分较为多样,涉及鲱鱼、竹刀鱼等。通过Python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PCR扩增后鱼类COI基因丰度图,进一步直观提示鱼粉样品中原料的成分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应用于鱼粉质量评估,有助于快速了解鱼粉构成,对其质量及用途进行指导,同时,提示该技术可进一步应用于鱼粉掺杂掺假及致病微生物的监测工作中,对保障鱼粉产品质量、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氟苯尼考(Florfenico1)是一新型的氯霉素类药物,低剂量时对98%的耐氯霉素菌株均有活性作用,有抗菌谱广、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及其同属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针对SBV S基因节段的一组6条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建立了SBV RT-LAMP检测方法,可在63℃恒温条件下,于50min内完成目的序列扩增,通过染料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结果,其灵敏度可达10TCID50,与荧光RT-PCR方法具有相同的敏感性。特异性试验显示,本方法与同属的沙门达病毒(Shamonda virus)会发生交叉反应,需借助沙门达病毒S基因节段上的一个特异性酶切位点Afl II进行酶切,实现两者的鉴别诊断。对103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与荧光RT-PCR方法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不仅适用于实验室鉴定,还可应用于口岸、野外等的临床大规模监测。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口岸动物检疫工作对国家安全尤其是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新业态和国内外动物疫病新形势,分析了口岸检疫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基于风险的动物检疫监管和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检测溯源和新型处理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8.
为评估三亚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引进活兔过程中传带兔出血症、野兔热、兔黏液瘤病和兔球虫病4种疫病的生物安全风险,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境风险分析框架,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分析。结果表明,4种疫病的传入风险为“高”,暴露风险为“高”,结合后果评估,进境活兔传带4种疫病的风险为“极高”。根据以上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强化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进出境动物检疫监管能力等风险管理措施,以期为保障我国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是在生物化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技术,是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被检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在显微镜下检测荧光,并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它把显微镜技术的精确性和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方法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作为一种快速诊断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病的诊断,也是许多动物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的常规诊断方法。随着标记抗体、抗原的普及,免疫荧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0.
基于蓝舌病(bluetongue,BT)的危害及RNA阳性质控品研制的重要性,试验将pTrcHis-MS2质粒借助点突变技术在噬菌体外壳蛋白15和16氨基酸之间插入组氨酸(His)蛋白标签,构建了pTrcMS载体。将pMD19-T-BTV质粒与pTrcMS质粒分别进行KpnⅠ和Hind Ⅲ双酶切,然后连接构建pTrcMS-BTV重组质粒。将pTrcMS-BTV重组菌进行原核表达,产物借助偶联His蛋白标签的磁珠捕获技术获得纯化的蓝舌病假病毒颗粒,进行特性鉴定并定量。结果显示,研制的pTrcMS-BTV物质经PCR方法评价纯度高,无基因DNA污染;透射电镜观察形态为不规则的直径约为26 nm的多边形;RT-PCR方法检测稳定性表明该物质耐RNase A,易保存;应用荧光RT-PCR检测表明该物质溶液最低检测限可达到2.5×102拷贝/mL。蓝舌病假病毒物质将为蓝舌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阳性质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