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2篇
  13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吴凡 《新农村》2009,(9):22-22
母兔繁殖,常会出现久不发情、屡配不孕、受胎率低、产仔数少及流产和死胎等情况,给养兔生产带来经济损失.如能及时查明原因,排除繁殖障碍,既可延长母兔使用年限,也可提高养兔效益.  相似文献   
112.
1.放牧育肥 一般结合农时进行,即在稻、麦收割前50~60天开始饲养雏鹅,至50~60日龄时,适逢收稻或割麦,收割后的空闲地最适宜放牧.放牧育肥应选好路线,不但要有丰富的饲料资源,还应有水体清洁的河流.经10~15天放牧,即可育肥出栏.  相似文献   
113.
吴凡 《北京农业》2009,(3):14-15
<正>"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长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上个世纪曾有国外经济学家曾如此向世界发问,并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但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为这一世界性疑问找到了答案。今天,袁隆平已经在努力让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  相似文献   
114.
选用初始体质量(3.02±0.16)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壳寡糖质量分数为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的饲料8周,考查壳寡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前肠组织结构及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2.53%、16.17%和9.47%(P<0.05);添加壳寡糖各组较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在肠道组织结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0%和0.50%壳寡糖组的幼鱼前肠绒毛长度显著增加了18.02%和23.21%,宽度显著增加了45.21%和54.06%,密度显著增加了15.18%和19.37%(P<0.05);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的幼鱼肠壁厚度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16.41%、19.96%和15.00%(P<0.05).在肠道主要菌群方面,各壳寡糖添加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并改善肠道内环境,推荐适宜添加量为0.30%~0.50%.  相似文献   
115.
吴凡 《当代农机》2012,(10):50-51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在历史上,巴西就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今天,巴西仍然是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巴西的农业人口约35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国土面积为851.2万km2,居世界第5位,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为0.3hm2。蔗糖、咖啡、柑桔产量居世界首位,可可产量居第2位;70%的耕地种大豆和玉米,大豆产量占世  相似文献   
116.
机械气浮机通过产生大量丰富细密的雾化气泡,微气泡在垂直上升过程中将水中的悬浮物质粘附去除。通过测定泡沫分离器前后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机械气浮装置在半咸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机械气浮装置作为主要物理过滤水处理环节,并与鱼池双排水技术结合,在半咸水工况下可以承担主要的物理过滤功能,其总悬浮物(TSS)、化学耗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37.19±12.04)%、(21.89±6.19)%、(30.56±3.62)%、(19.38±5.27)%和(18.66±5.56)%。通过淡水鱼咸水化与泡沫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淡水鱼封闭循环水养殖中微小颗粒悬浮物的技术难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7.
吉富罗非鱼生长过程中氮收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华  刘晃  宿墨  吴凡 《南方水产》2013,9(3):85-89
为充实有关鱼类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从鱼种(18 g)生长至成鱼(180 g)过程中氮收支变化。试验为期73 d,每日饱食投喂并收集鱼粪,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0 mg·L-1,pH为 7.5-6.5,水温为24-30 ℃。在鱼均质量达到50 g、100 g和180 g时测定并计算当前生长阶段氮收支。结果表明,生长氮比例在养殖初期最高(64%),养殖中期最低(47%);粪氮比例在养殖中期最高(9%),养殖初期和末期分别为5%和4%;排泄氮比例随鱼的生长而逐渐增加。此外,试验期间水中总氮增加速度在养殖中期减慢,养殖末期再次加快。  相似文献   
118.
国外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设计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奔奔  吴凡  倪琦 《渔业现代化》2012,39(3):13-18,39
以发达国家成功运行的养殖系统为出发点,按照不同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水体流态以及水处理工艺特性的不同,将其归类为4种典型鱼类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常规游泳性鱼类、鲆鲽类、鲑鳟类、鳗鲡等),分析探讨每种工艺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总结工艺流程设计技术特征,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循环水养殖工艺流程设计较为特殊的3种模式,从而为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9.
田娟  涂玮  曾令兵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水产学报》2012,36(6):900-907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62.50±3.44)g]进行饥饿28d和随后再投喂21d的处理,于饥饿第0、7、14、21、28天和再投喂第14、21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IN)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超过7d鱼体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再投喂21d显著增加(P<0.05);肝体比随饥饿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较饥饿时升高,但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在血清指标上,甘油三酯、血糖、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投喂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影响(P>0.05)。在激素方面,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使血清GH含量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显著升高,血清IGF-Ⅰ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降低,恢复投喂后两者均显著升高(P<0.05);INmRNA表达丰度在饥饿7~21d显著升高(P<0.05),饥饿第28天时无显著差异(P>0.05),再投喂后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利用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以及次级群体,精细定位与水稻粒长相关的QTL,发掘野生稻中影响粒长的新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遗传材料和基因资源。【方法】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野生稻实验室已构建的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定位到一个与粒长相关的QTL——qGL12。在此基础上,选择粒长与受体亲本9311差异显著,且携带qGL12片段的置换系CSSL141与9311回交构建次级分离群体,设计区间内分子标记引物,筛选交换单株,结合粒型表型分析与基因型鉴定,对qGL12进行精细定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颖壳细胞,观察细胞的长宽变化,对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基因注释以及测序分析,预测候选基因。【结果】根据整套置换系多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qGL12初定位于第12染色体标记RM28621附近;选取携带qGL12的置换系CSSL141作为精细定位的亲本,CSSL141携带4个野生稻导入片段,在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中,CSSL141粒长、粒宽、粒重均明显高于9311;利用构建的CSSL141/9311 F2群体将qGL12定位于第12染色体标记RM5479与RM28621之间,影响粒长、粒宽以及粒重,对粒长的贡献率最高,为44.61%。在定位区间内设计了7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选择目标区间基因型杂合的植株种植F3,通过筛选交换单株,结合交换单株的基因型与表型,将qGL12定位于RM5479与RM28586之间50 kb区间内,为进一步缩短定位区间,在此区间内设计了4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选择交换单株种植下一代,筛选后得到20株交换单株,结合交换单株基因型与籽粒表型,最终将qGL12定位到第12染色体15.69 kb区间,该区间内有3个候选基因,其中Os12g39650编码一种微管蛋白,Os12g39660编码一种质膜钙转运ATP酶,Os12g39670尚未有明确功能,通过测序分析发现,Os12g39650、Os12g39660在编码区内存在变异;对亲本以及后代交换单株的颖壳细胞进行电镜扫描,发现9311颖壳细胞的长度与宽度均比CSSL141小,CSSL141/9311 F4代群体中,目标区间为野生稻基因型的交换单株颖壳细胞的长度与宽度均比目标区间为9311基因型的交换单株大,表明qGL12通过调控颖壳细胞的大小影响水稻粒长。【结论】利用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将野生稻粒长QTL——qGL12定位于第12染色体15.69 kb区间内,通过调控水稻颖壳细胞的大小影响粒长。该区间内有3个基因。来自野生稻的Os12g39650与Os12g39660与栽培稻等位基因相比,存在自然变异,确定为qGL12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