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了解拉氏鱼岁肌肉的营养特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野生和养殖拉氏鱼岁的含肉率,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拉氏鱼岁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野生拉氏鱼岁含肉率(74.35%)显著低于养殖拉氏鱼岁(75.13%),粗蛋白含量(18.10%)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7.11%),粗脂肪和灰分(分别为2.95%和1.48%)显著低于养殖拉氏鱼岁(分别为4.82%和1.55%),水分含量(77.07%)与养殖拉氏鱼岁(76.85%)无显著差异。在检测出的18种氨基酸中,野生拉氏鱼岁中有6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种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其余11种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野生拉氏鱼岁(14.92%)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4.1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野生拉氏鱼岁(6.05%)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5.49%);4种鲜味氨基酸(分别为5.43%和5.38%)二者无显著差异;必需氨基酸指数野生拉氏鱼岁(65.84)高于养殖拉氏鱼岁(63.26)。主要脂肪酸分别检出13种和12种,野生拉氏鱼岁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占脂肪酸总量(分别为77.11%和12.82%)与养殖拉氏鱼岁(分别为75.74%和12.33%)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野生与养殖拉氏鱼岁肌肉中的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等主要营养成分总体组成比较接近,二者肌肉品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2.
松浦镜鲤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的鲤鱼新品种。它是在德国镜鲤选育系(F4)的基础上采用多性状混合选择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至F7代,达到了良种的标准,定名为松浦镜鲤。松浦镜鲤与已推广养殖的德国镜鲤选育系(F4)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体形好、头小、可食部分增加等优点,因此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所喜爱。松浦镜鲤抗病力强,易于养殖,其苗种培育与其他鲤鱼基本相同,如何提高苗种成活率是  相似文献   
163.
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吉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池塘、泡塘、水库、稻田、网箱养鱼等为主的多种养殖模式,养殖品种98%以上为大宗淡水鱼类。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于2008年承担了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几年的项目实施和全省科研、推广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不断更新,产量稳步增长,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164.
为探寻在北方地区进行丁养殖的最佳放养模式,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以3种不同的放养模式进行了一龄鱼种的培育试验。3种模式丁夏花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200、1300、1500尾/亩,同时搭配鲢、鳙夏花,3种模式的搭养量均为鲢1200尾/亩,鳙500尾/亩。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前两种模式无论产量、出池规格和养殖效益都好于后一种模式,尤以放养密度1300尾/亩的模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5.
提高法库县大豆产量潜力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辉 《杂粮作物》2005,25(4):270-271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仅法库县每年种植面积就达6 000多hm2,占该地区经济作物总面积的50%,但法库县大豆的产量一直不稳不高.为了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提高大豆产量,必须从不同角度分析造成大豆低产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只要把品种、密度、施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豆是可以创高产的.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以平均尾重1.37g的二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投喂添加10%DDG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鱼种平均尾重72.4g,净增重51.8倍,公顷平均产量7558公斤,总产饲料系数1.31,饲料经济效率6.4,平均公顷利润4448元,投入产出比1:2.0。证明以DDG作为团头鲂的饲料源,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9.
更正     
油绿50天是广州市农科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油青菜心新品种,2002年开始在生产上进行示范种植.表现商品性状好、品质优,特别适合出口市场需求,2003—2004年参加广东省区域性试验,2005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0.
刘艳辉  曾昭杰 《杂粮作物》2005,25(3):213-214
钾肥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一个因子,正确施用钾肥对提高大豆出苗率、产量及品质起重要作用 .通过在不同土壤上进行硫酸钾和氯化钾不同施用方式和施用量试验表明:侧深施对大豆出苗率影响最小,施用量以基施尿素52.5 kg/hm2,追施135 kg/hm2,重过磷酸钙225 k g/hm2,氯化钾2 701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