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为了给用户提供可信的信息服务,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可信度评估,而评价网站可信度的方法是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农业综合型和专业型网站可信度评估的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提出的网站可信度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数据进行了融合,再以涉及油菜信息的网站为试验对象,进行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对43个包含油菜信息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网站可信度进行了计算和综合排序。试验Ⅰ选取了网站PR值、反向链接数、Alexa排名、页面收录数等4个指标,试验Ⅱ选取了网站PR值、反向链接数、Alexa排名、页面收录数、专业性等5个指标,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从网站综合实力判断网站可信度,农博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一亩田油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网对评评价指标体系Ⅰ反应较好;整体上国家级网站可信度高于地方级网站;网站可信度与当地的信息化和农业水平有一定关系;专业型网站与综合型网站差距较大。从网站综合实力和专业需求两方面判断网站可信度,较好的有农博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试验Ⅰ的评测指标适合于综合型网站可信度量,试验Ⅱ的评测指标适合于专业型网站可信度量。该文提出的网站可信度评价模型可为其他网站可信度评估提供参考,其中的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以及确定其权重。  相似文献   
122.
试验通过对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差异α-烯醇化酶(enolase,ENO1)的分析验证,探讨ENO1在胎衣不下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年龄、胎次、体重和泌乳量均相近的产后胎衣不下和产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各3头,分为两组,提取了胎衣不下组与胎衣正常排出组母体胎盘组织中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筛选出差异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其中差异表达量大的ENO1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胎衣不下组和胎衣正常组母体胎盘组织中ENO1差异表达量大且倍数较大,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ENO1在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中的表达量升高,t检验结果分别为P=0.015<0.05,差异显著;P=0.001<0.01,差异极显著。该基因参与机体的能量调节、免疫和纤溶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与奶牛胎衣不下密切相关,提示ENO1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3.
吐鲁番地区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常见病害种类及发生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葡萄病害在现有防治水平下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害发生原因,为进一步强化病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调查、田间普查及病原形态鉴定的方法,对吐鲁番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在现有防治水平下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吐鲁番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毛毡病、葡萄酸腐病、根癌病、房枯病、黑痘病、褐纹病等传染性病害,及冻害、药害和缺素症等非传染性病害;其中,葡萄毛毡病,房枯病、白粉病为常发性,普发性病害,在各地多个主栽品种上都有发生;霜霉病在北疆调查各地是主要病害而在吐鲁番地区很少发生;葡萄酸腐病和葡萄褐纹病现已成为吐鲁番的葡萄上发生的主要病害.[结论]葡萄多种主要病害在上述地区仍有发生,多数病害通过规范化种植和积极的防控管理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少数病害如霜霉病、毛毡病、酸腐病在一些地区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24.
据对全国480个农村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4年11月份牛肉价格继续上涨,生猪类产品、鸡蛋和饲料价格下跌,生鲜乳价格持续小幅下跌。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本月猪粮比价为5.61︰1,比上月上涨0.09个点(图1)。1生猪类产品价格下跌全国活猪月平均价格为14.09元/kg,比上月(简称环比,下同)下跌2.3%,比上年同期(简称同比,下同)下跌10.7%(表1)。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25.
<正>据对全国480个农村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4年10月禽肉、牛肉价格继续上涨,生猪类产品、鸡蛋和饲料价格下跌,生鲜乳价格持续小幅下跌。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10月猪粮比价为5.52∶1,比上月上涨0.01个百分点(图1)。一、生猪类产品价格下跌全国活猪月平均价格14.42元/千克,比上月(简称环比,下同)下跌3.1%,比上年同期(简称同比,下同)下跌9.1%,连续5个月上涨后,出现下跌。全国3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区市,下同)活猪价格除西南地区小幅上涨0.1%,其  相似文献   
126.
一、亲贝的选择与促熟选择2龄~3龄的大连湾牡蛎,清除壳体上的附着物后挂入培育池中,亲贝蓄养方式可以采用浮动网箱或网笼式吊养,蓄养密度为50个/m3~60个/m3,每天将池水升温1℃,直至水温达到20℃~22℃后恒温培养,有效积温达到450℃·日以上,亲贝性腺充分发育成熟。二、采卵与受精亲贝在10ppm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5分钟,再用清洁的海水冲净,用解剖刀从其韧带部挑起,割断闭壳肌,将性腺划破,立即用吸管吸取一滴被划破的性腺,并滴于载有一滴水的载玻片上,如果性腺细胞立即散开则为卵子;如果性腺细胞不易散开而呈烟雾状则为精子。将卵巢取下搅碎,用2…  相似文献   
127.
油菜菌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已有文献与本研究室的研究结果,文章就核盘菌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油菜菌核病抗病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现状、抗性遗传规律、抗病QTL定位及抗性基因发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12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新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确定不同温度对其繁殖行为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5个温度梯度(19℃、22℃、25℃、28℃、31℃),将2日龄的草地贪夜蛾成虫按雌、雄1:1进行配对,并在暗期(20:00-06:00)详细记录求偶、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发生时间及雌、雄虫死亡时间,利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不同温度处理对草地贪夜蛾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其求偶率、交配率和产卵率在25℃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寿命在逐渐减短。表明上述温度范围内25℃为草地贪夜蛾的最佳繁育温度,温度与草地贪夜蛾寿命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0.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全球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具有寄主广、繁殖快、抗药性强等特点,常在短期内对农作物造成重大危害。为了探明温度对斜纹夜蛾求偶、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的影响,为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指导,在光—暗周期、湿度分别为14 h—10 h和(70±5)%的人工气候箱中,设置了19、22、25、28、31℃等5个温度处理,每个温度处理配对同一天羽化,发育良好的2日龄斜纹夜蛾成虫20对,在暗期(20:00至次日06:00)每隔0.5 h观察1次,详细记录其求偶时间、交配时间、交配姿势、产卵时间等生殖相关信息,利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温度对斜纹夜蛾生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8℃时4个暗期斜纹夜蛾的平均求偶率、交配率和产卵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0%、40%和19%;求偶和交配行为与暗期呈抛物线关系,求偶高峰期多数集中在21:00—23:00,交配高峰期多数集中在01:00—03:30,在第3个暗期时,求偶率和交配率达到高峰;交配姿势为“一”字形和“V”字形,前者出现次数显著高于后者。综上,温度可影响斜纹夜蛾的生殖行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