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鹅绒皮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皮制裘原材料。目前虽然对鹅绒皮的鞣制加工有了初步的研究,但工艺流程尚未完善。尤其是结合组织学来研究鞣制工艺,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冬季鹅绒皮超微结构的观察,为鹅绒皮鞣制工艺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鞣制工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15只冬季农安白鹅(来自农安养鹅场),扑杀后迅速剪取皮肤,固定于2.5%的戍二醛溶液中,经冲洗、1%饿酸后固定、各级丙酮脱  相似文献   
52.
牛卵泡卵母细胞冷冻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把牛卵泡卵母细胞进行平衡、冷冻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对其微细结构损伤和成熟培养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冷冻解冻后经台盼蓝染色判断为存活的卵母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包括微绒毛几乎消失,有的部位质膜模糊甚至破裂;线粒体膨胀,电子密度下降,帽及峪消失;囊泡变形融合;高尔基复合体及微管消失;内质网囊池扩大;细胞基质出现空白区。台盼蓝染色判为死亡的卵母细胞,表现为细胞基质、细胞膜及细胞器崩解。体外培养后的冷冻卵母细胞微细结构呈现某些恢复及成熟迹象,但不能与正常情况相提并论。冷冻解冻后卵丘细胞除内质网囊池膨大外,结构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53.
鹅血细胞光镜结构已有介绍,但其超微结构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常规血液涂片染色观察,确定细胞的种类,再通过超薄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从形态学上较详细地描述了各种有形成分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4.
鲤鳃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5.
东北梅花鹿血液有形成分的种类及基本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其本身特点:红细胞形态除有圆饼状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所谓“圆口状”细胞,红细胞无核,胞质均质,电子密度较高;中性粒细胞的嗜中性颗粒有椭圆形、圆形和杆状等多种形态,而且电子密度低;嗜酸粒细胞的嗜酸性颗粒只有一种,颗粒为圆球状,不含有蛋白结晶体;嗜碱粒细胞数量极少,其颗粒的数量亦较少,颗粒内含有更微细的小颗粒;血小板无核,内含有两种颗粒,即①特殊颗粒,数量较多,基质电子密度较高,②致密颗粒,数量较少,含有致密芯,呈牛眼状;此外胞质还有少量的线粒体和大量的核糖体等.  相似文献   
56.
牛卵泡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后发育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用3种不同方法(A法:1.0mol/L甘油平衡,从20℃开始以1℃/min的速度降至-℃,植冰,10min后以0.3℃/min降至-30℃,再以0.1℃/min降至-33℃,投入液氮;B法:1.6mol/L丙二醇+0.lmo1/L蔗糖平衡,5℃冰箱中保存15min,从O℃开始按A法中的程序降温;C法:即玻璃化法)冷冻保存的牛GV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进行了研究。解冻后,C组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显著高于A、B两组。3种方法冷冻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平均卵丘扩展率为60%,其中C组最高(69.9%)。卵丘扩展的卵母细胞中,79.3%发生GVBD,但大多数没有达到MI期。3组冷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分别为14.2%、8.3%、20.0%和10.0%、7.1%、12.1%,其中A组中有1枚卵裂。  相似文献   
57.
本实验对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貉的卵母细胞分别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培养液为TCM—199(液体,Gibco) HCG PMSG,培养条件为38.5℃、5% CO_2、饱和湿度.两类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 24 h后,分别用经肝素—咖啡因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后24h,经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1)非繁殖期的卵母细胞,精子不能穿入透明带,但透明带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特征,为貉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及优质成熟卵母细胞的挑选提供依据,以提高貉的体外受精效率。【方法】采集1~3岁(性成熟)繁殖期母貉的新鲜卵巢,制备光、电镜样品,观察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过程中细胞器变化;利用X射线微分析技术探索卵母细胞质膜化学元素变化与成熟发育的关系。【结果】根据颗粒细胞层数、卵泡直径、卵母细胞大小以及透明带的变化,将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划分为8个时期。貉卵母细胞在早期发育阶段(第Ⅰ~Ⅳ期)由颗粒细胞包围,逐渐出现透明带、卵泡腔,生发泡内的染色质越来越致密;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发育(第Ⅴ~Ⅶ期),微绒毛、皮质颗粒出现;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数量明显增加,且逐渐迁移至皮质区,同时线粒体、脂滴形态发生变化。卵母细胞成熟时(第Ⅷ期),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在质膜下排列;排卵后,核仁发生致密化。随着卵泡腔的增大,卵母细胞质膜表面的钠、氯和硫含量呈下降趋势,第Ⅴ期卵母细胞质膜中钠、氯和硫含量显著高于第Ⅶ期(P<0.05),钙含量显著低于第Ⅵ期和第Ⅶ期卵母细胞(P<0.05);钾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第Ⅵ期卵母细胞质...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