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135篇
  79篇
综合类   70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382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玉米株型性状与植株产量、光合效率、抗倒性等密切相关,是理想株型设计育种的基础,通过对玉米多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构建玉米理想株型,为抗倒伏、耐密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84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材料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对象,在郑州与浚县2个环境下对玉米总叶片数(LN)、穗上叶片数(LNAN)、穗上叶片数与总叶片数比值(LNAN/LN)、株高(PH)、穗位高(EH)、穗位高与株高的比值(EH/PH)等6个玉米株型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借助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约56万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期为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2个环境下,6个性状均表现为正态分布;大多数性状之间均存在高度正相关或负相关;方差分析表明这6个株型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以及基因型×环境的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在选择最优关联分析模型时,发现Q模型假阳性较高,Q+K模型对假阳性的控制过于严格,而K模型的表现最好;在2个环境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K模型)共检测到56个显著SNP-性状关联(P≤3.99E-6),这些SNPs共涉及5个性状的17个位点,每个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从7.97%-10.56%不等。同时发现有4个位点能够在2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表明这4个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稳定存在。通过对显著关联的SNP上下游各50 kb范围内候选基因进行搜索,共发现80个候选基因,其中42个具有功能注释。例如,与株高和穗位高显著相关的基因GRMZM2G161293编码一个具有乙酰葡糖转移酶活性的蛋白,该酶催化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生成糖过程中的N-乙酰葡糖氨基残基的转移,可能通过影响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进而影响产量,推测其为最可能的候选基因。【结论】K模型对假阳性的控制效果最好,基于K模型的GWAS结果,一共检测到17个株型性状相关的位点。  相似文献   
992.
长期施肥和灌溉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华北地区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季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下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和灌溉,提高农田地力和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选取长期施肥和灌溉定位试验的6个处理冬小麦收获后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化肥+不灌溉(CI0)、化肥+拔节期灌溉(CI1)、化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CI2)、有机肥+不灌溉(MI0)、有机肥+拔节期灌溉(MI1)和有机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MI2)。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以16S rRNA基因为标靶,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施有机肥比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处理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4.34×109-1.39×1010。灌溉显著提高了细菌数量,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17-1.60和0.76-1.93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灌溉显著影响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施肥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门水平上,18个样品共获得39个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共占77.22%-86.28%。不同处理间放线菌门(11.09%-27.01%)、拟杆菌门(5.45%-12.13%)和Saccharibacteria(2.41%-3.77%)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灌溉显著降低了放线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降低了36.48%-48.03%、22.17%-33.67%和15.21%-45.54%、13.40%-23.97%。层次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施肥和灌溉对细菌群落结构都产生影响,相同灌溉次数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而相同施肥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表明灌溉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强于施肥。此外,土壤含水量、土壤pH、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与细菌数量、α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灌溉显著改变了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施肥对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是造成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不同移栽方式和移栽时间互作,探索出最佳组合模式,以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量及品质。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云烟99为材料,常规移栽为对照,设置6个移栽方式与移栽时间互作处理,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和移栽时间对井窖内外温湿度、烤烟根系活力、烟株干物质量、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移栽(CK)相比,不同移栽日期和不同移栽方式组合对干物质量、植物学性状、根系活力以及井窖内外温度影响显著。结论:综合分析,4月25日+井窖式膜上移栽效果(T2)最好,能增强烟叶根系活力,促进烟株生长,增加烟株干物质量和烟叶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文章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家庭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互为嵌套脉络的梳理,揭示了他们职业生涯初期的性别不平等及其机制。首先,在家庭领域,母职超载与父职缺席的共存使得青年女教师的科研产出相对较少;其次,高校以男性为中心建构的知识场域划分了二元对立的性别边界,并再生产了性别规训进一步强化了性别区隔。在此基础上,研究指出青年教师职业初期的性别差异并不是合理性的共识,而是隐形的暴力,是基于性别实践的不平等的关系建构,而要突破性别不平等仍需要通过新的性别实践加以反思、互动及解构。  相似文献   
995.
裸地蒸发过程土壤盐分运移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农田灌溉研究所洪门试验场地中渗透仪,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裸地蒸发过程粉砂壤土的盐分运移进行了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种地下水埋深,即150cm、200cm和250cm,在无降雨裸地蒸发情况下,表层积盐均不明显;但在有小水量降雨和裸地蒸发情况下,地下水埋深为150cm的表层积盐强烈。地下水埋深为200cm及250cm的表层土壤虽有积盐,但积盐量较小,这种积盐主要是上层土壤中盐分的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996.
果蝇Drosomycin基因(drs)的克隆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隆Drosomycin基因用于今后定点诱变修饰和生物技术开发研究 ,根据果蝇Drosomycin基因 (drs)的cDNA序列 ,分别设计Drosomycin基因含和不含信号肽序列的两对特异引物Drs1/Drs2、Dro3/Dro4 ,由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Meigen)基因组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drs和dro ,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2 1d(+)和pHIL S1之中。经测序表明 ,克隆的drs与文献报道的drs序列仅在 +116位点有 1个碱基的差异 (A/T) ,而克隆的dro序列则与文献报道的dro序列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时空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的时空特征,能够为促进北京市休闲农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并给其他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以北京市发展较好的336个休闲农业景点为样本点,通过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空间分析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未来推动北京市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8.
杨桐具有良好的抗火性和抗癌活性,其切枝更是可用作插花背景的良好材料,在国内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杨桐也是我国大量出口日本的主要原料,产于中国安徽南部、浙江南部和西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和防火树种。文中从研究杨桐光合特性、扦插生根、育苗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旨在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表层(0~20 cm)掺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改良效应,以滨州地区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黄河河沙作为添加物质进行了室内研究和大田试验,探究表层掺沙对土壤水分入渗、土壤理化性质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室内试验共设置CK(0%)、S1(5%)、S2(10%)、S3(15%)、S4(20%)5种掺沙比例,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大田试验设置CK(0%)、S1(5%)、S2(10%)、S3(15%)4种掺沙比例。结果表明:(1)表层掺沙可以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入渗速率随掺沙比例增大而增大;(2)表层掺沙会降低掺沙层的土壤含水率,提高掺沙层以下土壤的含水率,掺沙5%~15%的下层含水率随掺沙比例增大而增大,掺沙20%的下层含水率低于其他掺沙处理;(3)在相同入渗条件下掺沙10%~20%显著提高脱盐效率,掺沙15%的脱盐指标最好,平均脱盐率比CK增加7.65%,脱盐区深度和达标脱盐区深度分别比CK增加1.51、1.06 cm;(4)大田中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与室内试验的结论一致,验证了室内试验的结论。掺沙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重和产量均大于CK,其中掺沙15%的增产率最大,为10.40%。土壤表层掺沙可有效改良滨州地区盐碱地,最佳掺沙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000.
酚酸类物质是导致作物产生连作障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进行有效提取和快速检测,是酚酸类物质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农业行业和产业的技术需求.对酚酸类化感物质的种类结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和检测手段4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并对酚酸类物质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为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