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220篇
农学   261篇
基础科学   146篇
  324篇
综合类   503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309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云南林木真菌病害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云南林木真菌病害23种,其中:国内新记录4种,云南省内新记录11种,云南省内已知种新分布8种.前者有描述,其余以名录列后,拟供植保和植检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验证碾压消毒垫和驶过消毒池两种常见运输车辆消毒方式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杀灭效果,采用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相近的猪伪狂犬病毒(PRV)疫苗稀释液喷洒运输车辆车轮,测试两种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结果显示:车辆碾压消毒垫后0、1、2、3、4、5 min以及驶过消毒池后0、2、5、10 min,车轮可被检测的PRV与表面细菌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杀灭效果随时间增加而增强。其中,碾压消毒垫后5 min无法有效杀灭所有PRV,细菌杀灭率为92.5%;驶过消毒池后10 min可有效杀灭所有PRV,细菌杀灭率为98.3%。本研究结果为提高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和日常防控消毒措施有效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终端父本皮特兰猪与杜洛克猪在人工选择作用下重要经济性状呈现出表型趋同的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376头皮特兰猪、451头杜洛克猪品系Ⅰ、841头杜洛克猪品系Ⅱ和497头杜洛克猪品系Ⅲ群体的50K SNP芯片数据,以100 kb窗口、50 kb步长计算综合单倍型评分(iHS)和等位基因频率差(△AF),分别取前5%作为猪群体内、群体间的基因组选择信号候选区域;利用bedtools分别对iHS、△AF按照左右200 kb进行合并,每2个群体间合并后的iHS、△AF统计量的重叠区域定义为性状趋同区域,并挖掘该区域与猪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平行选择信号。【结果】iHS结果显示,在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4个群体内共检测到5 112个选择信号候选区域,总长约487.51 Mb。基于△AF方法,于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每2个群体间共检测到9 579个选择信号显著区域,总长约913.50 Mb。基于合并后的iHS和△AF,共检测到52个性状趋同区域,总长约4.67 Mb,注释到88个与猪的繁殖、胴体和肉质等性状相关的平行选择候选基因。【结论】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群体间存在性状趋同的基因组选择区域有52个,平行选择信号主要涉及猪的繁殖、胴体及肉质等重要经济性状,这与瘦肉型猪种相同的育种方向相关,这些关键基因的发现可为后续商业猪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爬竹雄蕊发育异常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爬竹雄蕊发育中有异于正常雄蕊发育过程的现象。观察结果表明,爬竹的某些雄蕊在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发生偏离于正常途径的发育,这些异常现象最早出现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异常发育的雄蕊或者不能形成花粉囊;或者形成了花粉囊但囊内细胞高度液泡化,缺乏原生质,无法形成有效的小孢子母细胞。  相似文献   
75.
中国是一个具有生物地理多样性和复杂社会经济条件的大国,其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正在受到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分析表明,多样化的农林复合系统(Agroforestrysystems)在中国各主要区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适用于多样化的农林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的缺陷,使农林复合系统具有的优势难以得到真实的反映。文章从单一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风险评价和社会经济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在中国农林复合系统评价中的应用。分析显示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的评价主要局限于财务效益方法。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这显然是不够的。文章接着探讨了在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农业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农业系统分析方法及农林复合系统设计与诊断方法在农林复合系统评价中综合运用的可能性。并指出模型方法,特别是多目标规划方法,由于其与农林复合系统多功能特性一致,具有很大应用潜力。文章最后给出了农林复合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构架,指出农林复合系统是个特殊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特征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林复合系统的综合评价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设计和选择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多目标标准体系,并在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76.
铜锌对华北落叶松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北落叶松3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期4种处理(对照、锌、铜、铜 锌)下各器官(叶、枝、干、主根、侧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苗各器官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极为显著,干中PPO活性在3月达225.2 U·g-1,而叶中PPO活性在5月仅为57.3 U·g-1.叶子中PPO活性呈递增变化趋势,10月最高,枝、干、主根、侧根的PPO活性在年循环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7月均达高峰期.铜、锌对各器官内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而且与生育期有关.铜对PPO活性的增强作用达显著水平,尤以枝最为突出,10月份铜处理后枝中PPO活性比对照提高95.1%;锌对主根PPO活性的提高也有较明显影响,对其他器官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月份锌处理后干中PPO活性比对照下降35.5%;铜、锌互作对干和主根PPO活性的提高表现出较大的协同作用.华北落叶松幼苗体内铜元素含量与PPO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铜、锌元素通过影响PPO活性而影响幼苗的生长及抗寒性.  相似文献   
77.
通过杂交育种,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选出了6个窄冠黑杨,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前者生长量接近对照I-69/55和中林46,冠幅比对照小1/2—1/3,耐盐碱能力较强,容易扦插繁殖,造林成活率高。后者生长量与窄冠白杨3号相当,冠幅比窄冠白杨3号更窄,繁殖方式同一般毛白杨。两类品种均为适合于农田林网及农林间作的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78.
星载激光雷达波形长度提取与林业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勇  于信芳  李增元  孙国清  陈尔学  谭炳香 《林业科学》2006,42(7):137-140,F0003
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我国虽然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森林生物量依然是陆地植被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鉴于森林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投入很大的力量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每隔一定年限对其进行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79.
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分类决策树法森林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RS-1和ERS-2 SAR串行轨道数据经干涉测量处理生成的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对森林识别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目标识别选择合成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处理方法、应用斜分类器(OCI)生成分类决策树以及在自主开发的软件中调整分类决策树、对分类结果进行像元级别上的精度检验和误差分析等。结果表明:ERS-1和ERS-2 SAR串行轨道数据经干涉测量处理,利用其强度影像和相干影像可以合成多种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其中最小值影像和 标准差影像较之于其它强度影像和变化影像更有利于区分水体和森林;由于OCI生成决策树的算法决定了在分类处理中没有不可分类别的存在,所以在初期选择分类类别时,要尽可能多的覆盖原始影像的数值区间;选择的各类别样本数据要尽可能的“纯”,以减少类别间数值区间的重叠,从而减少误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80.
综述鱼腥草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追踪、民间调查收集、现场调查、基地建设等方法,对鱼腥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用途广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应进一步加强鱼腥草的基础研究,研制现代中药剂型及开发多用途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