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9篇
  2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亚麻蒴果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主茎项果发育速度特别快,属优势果;蒴果生育初期以自身建成为主,后期新果增重主要是种子增重的结果;种子形成初期蒴果中种子数目增加迅速,千粒重增加缓慢,是种子形成阶段;工艺成熟期种子未得到充分发育、发芽势低、整齐性差;亚麻蒴果和种子产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育种和生产上应注意在保证纤维产质量前提下选育和使用种子产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22.
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框栽和砂培两种方法,框栽土壤为黑土,试验品种为东农42、东农47、龙选1号和秣食豆;砂培试验品种为东农47,分别对不同品种及不同施氮处理大豆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叶片中都检测到了NR活性,框栽与砂培试验测得的NR活性都呈单峰曲线,框栽大豆峰值出现在R2期(秣食豆为R1期),砂培大豆出现在R2和R4期;NR活性上部叶片明显高于中、下部;NR活性随氮水平提高而升高,施氮水平明显影响NR活性。  相似文献   
23.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Ⅰ.大豆生育过程中新老根系的更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种研究方法,证实了大豆从苗期开始已有老根不断腐解和新根不断生出的更替现象。通过方格差值法,在大豆生产期中进行五次测定,结果证明,6-8月之间大豆在田间每0.0175m^3,50cm深度至少有1130.6m根长和255.6个根瘤在土壤中生存和更替过,文中对大豆根系更替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5.
唐山市大豆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市地处河北省东部,位于渤海湾北面,北部主要是低山丘陵,南部为山麓冲积平原。全市拥有耕地面积约80万公顷。大豆是区内主要旱地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万多公顷,位于小麦、玉米之后,居第三位。近年来平均单产1800~2000公斤/公顷左右,总产在4?..  相似文献   
26.
土壤速效钾水平对大豆钾素积累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大豆生长适宜的土壤速效钾水平,以黑农48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对大豆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的钾素吸收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不同速效钾水平条件下大豆植株及荚果的钾素积累量一直增加,而营养器官的钾素积累量先增加,至鼓粒初期(R5)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土壤速效钾水平的提高,大豆植株及各器官的钾素积累量逐渐增加,当土壤速效钾含量达到312.00mg/kg时,增长趋势变缓,此时大豆产量最高。生育前期叶片(V3R1)是大豆钾素积累中心,生育后期(R5R1)是大豆钾素积累中心,生育后期(R5R8)积累中心转移至荚果。随着土壤速效钾水平的提高,荚果及成熟期之前叶片的钾素分配率呈下降趋势,而茎和叶柄的钾素分配率基本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7.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种植大豆对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盈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豆成熟期70.4%~88.6%的氮素转移到籽粒中,大豆氮素收获率很高,导致土壤氮素亏损;秸秆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39.2kg/hm2,秸秆不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49.2kg/hm2;大豆根瘤固氮率与土壤氮素盈亏量呈直线相关,根瘤固氮率越高,土壤氮素亏损量越少;秸秆还田条件下,根瘤固氮率71.5%是土壤氮素盈亏平衡点,秸秆不还田时根瘤固氮率要达到80.9%才能保障土壤氮素盈亏平衡。  相似文献   
28.
水稻株高及伸长节长度随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各节长度占株高的比例不变,株高的增加是各节均匀伸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高粱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利用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2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MTR28),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类型丰富,从中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高产、抗病优良变异选系;(2)优良变异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可应用于生产上组配高产、抗病杂交种;(3)空间诱变后代性状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稳定快2—4个世代,可缩短育种进程;(4)变异选系在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5)RAPD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诱变选系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0.
大豆植株中酰脲含量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对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荚果和茎部酰脲含量高于叶片和叶柄,从苗期茎酰脲含量开始逐渐增加,至R5或R6期达到最高值;叶片酰脲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变化较小;叶柄酰脲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于R6期达到最大值;荚果酰脲含量于R4或R5期达到最大值.大豆植株各部位尿囊酸与尿囊素的比例不同,叶片中尿囊酸含量与尿囊素含量相近,茎、叶柄、荚果尿囊酸含量显著高于尿囊素含量,其顺序为:茎>荚果>叶柄>叶片.尿囊酸含量与酰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