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利用平板稀释法从猪粪及玉米秸秆混合堆体中提取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优势菌株15株,根据各菌株的生长特性复配制成固体微生物复合菌剂。自制菌剂与2种常见市售微生物堆肥菌剂的堆肥试验表明,堆肥过程中添加外源微生物能促进和优化堆肥过程。自制菌剂与常见市售的HEM和JD型菌剂相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和优化堆肥过程,迅速提高堆体温度,提高最高温度,延长高温期时间,并能更有效地提高堆体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64.
为了进一步阐明果园区小流域典型降雨磷素随径流的输出规律,并为果园区域化肥减量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于2009年7-8月对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农业区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同步监测径流过程中总磷、磷酸盐和颗粒态磷的非点源输出过程与负荷.研究表明:3次暴雨过程的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浓度的变化趋势表现出随流量变化的特征,总磷和颗粒态磷浓度随降雨径流上升趋势极为显著,随后趋于稳定,磷输出峰值均发生在径流峰值之前.3次暴雨事件中,颗粒态磷输出的平均值分别为6.38 mg/L、7.65 mg/L和4.12 mg/L,其对应的TP平均值分别为7.88 mg/L、8.92 mg/L和5.36 mg/L,PP输出占TP的比例是76.9%~85.5%,颗粒态磷素流失量显著高于溶解态磷素.降雨强度对磷素的流失负荷影响显著,当降雨量为149.5 mm的最强降雨时TP的输出负荷为108 kg/hm2,占总输出负荷的65.69%.  相似文献   
65.
上海市都市农业区域地下水磷素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都市农业区域非点源磷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并于2009年7月到9月雨季对该区域地下水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中磷的形态以水溶性有机磷为主,水溶性总磷含量介于0.75~1.97mg/L之间,平均浓度为1.31mg/L,磷酸盐浓度在0.22~0.6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42mg/L。水质低于地表水Ⅴ类标准(0.4mg/L),地下水污染水平已严重超标,不宜饮用。地下水中非点源磷的迁移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果园旁地下水中磷素浓度在降雨前后变化明显。同时,降雨时地表径流加剧磷素流失,农田施肥、水体渗漏均会加剧地下水磷素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66.
药用植物大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蓼科植物大黄在现代医药学领域应用广泛,全世界共有多60种大黄,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很早就开始研究大黄的运用。大黄是一种内外皆可使用的中药,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阻,还能够解毒、止血、排泄污浊,我国对大黄的运用十分广泛,作为大黄的分布中心,有多种大黄及变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高寒山地地区,如青海、甘肃、四川等。  相似文献   
67.
药用植物通关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近几年药用植物通关藤的生物学特征、人工栽培、抗逆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通关藤药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后期通关藤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后期该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69.
本文叙述了我省建材工业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产品要上档次项目的范例.  相似文献   
70.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第三次浪潮促进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其中生物工程是这次新技术革命的支柱。一般认为,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在重组DNA技术中,供体DNA不仅可从微生物,而且还可从动植物或人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