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外源DNA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花粉管通道法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将基因工程和常规育种相结合,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转基因技术。详细地回顾了在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机理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广泛引进、研究、创新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资源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推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1].近年来,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育种中用南5(81-5)自交系作亲本所选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制种及应用面积也不断扩大,并且目前有些品种已是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玉米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品种.因此,了解南5(81-5)自交系的特征特性,分析其应用潜力,将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和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也将为南5玉米自交系的进一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在农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外源DNA技术自创立以来,在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及其在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等农作物新品种(品系)上的应用,并对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
玉米幼苗的盐胁迫反应及玉米耐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3个不同血缘的玉米自交系,在三叶一心期用不同浓度(50~300 mmol·L-1)NaCl溶液处理,比较盐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的外观形态变化,测定各处理株高、干重、含水量,研究不同品种和浓度下各指标的变化及玉米种质苗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浓度为50~300 mmol·L-1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玉米自交系的株高、干重、含水量显著下降,各自交系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自交系和浓度间互作极显著.综合比较,NaCl溶液浓度为250 mmol·L-1可作为玉米苗期耐盐性鉴定的理想浓度,在此浓度下苗情、株高变化率及干重的变化率可以作为玉米苗期耐盐性筛选及鉴定的主要指标,鲜重变化率及含水量变化率可以作为玉米苗期耐盐性筛选及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5.
高树仁 《玉米科学》2005,13(1):036-038
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O2玉米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对普通玉米×O2玉米(普×O2)、普通玉米×普通玉米(普×普)和O2玉米×O2玉米(O2×O2)三种类型杂交组合F1的子粒赖氨酸含量、产量、赖氨酸产量、容重、收获时子粒含水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普×O2组合的赖氨酸含量介于普×普和O2×O2之间,但变化幅度较大;产量和粒重最高,容重和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介于两者之间偏近于普×普,赖氨酸产量和O2×O2接近。认为以普通玉米与O2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高赖氨酸玉米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86.
本文用3个奥帕克-2(O2)玉米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相互杂交和自交,研究了杂交当代的粒重、籽粒密度和赖氨酸含量的杂交优势表现特点。结果表明,用普通玉米O2玉米自交系作母本杂交当代粒重较自交有较大优势,并且同类型内杂交优势小于类型间杂交优势;各自交系杂交当代籽粒密度和自交相比优势不大或无优势,只有用普通玉经粉给O2玉米授粉,杂交当代优势较明显;同类型自交系间杂交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和知交相比无差异或  相似文献   
87.
以89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萌发期采用Na HCO3∶Na2CO3物质的量比为5∶1、浓度170 mmol/L盐碱胁迫处理,以发芽势、发芽率等8个性状为鉴定指标,对测量性状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从而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品种表现差异显著,将89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类,其中高耐盐碱自交系7份,中耐盐碱自交系13份,盐碱一般敏感自交系27份,盐碱敏感自交系42份,19份耐盐碱材料可用于苗期或田间耐盐碱性研究。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不同产量要素对玉米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选择113份玉米自交系材料,对其穗重、穗长、穗粗、秃尖长、百粒重、轴重、轴粗、籽粒含水量、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重、行粒数、轴重、穗长、穗粗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58,0.35,0.30和0.30;穗行数和含水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20;秃尖与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穗重>行粒数>穗长>轴重>穗粗>秃尖>穗行数>轴粗>含水量。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重>行粒数>轴粗>穗长>含水量>轴重>秃尖>穗粗。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把113份玉米自交系分成4类,其中第一类30个自交系;第二类80个自交系;第三类2个自交系;第四类有1个自交系。综上所述,9个性状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分别为:穗重>行粒数>穗长>轴重>穗粗>轴粗>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