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麦粒重降低原因与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对1998年小麦粒重降低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气候条件的异常是粒重普遍降低的基本原因;麦蚜为害是粒重大幅度降低的重要原因;而品种的综合抗性差以及栽培管理不及时更是其主要原因。重视培养地力,选用综合抗性强的小麦品种,抓好中后期追肥、浇水管理和加强病早防治等,是保证小麦获得高而稳的粒重,实现小麦持续增产增收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8 年,在山西临汾、洪洞两地就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处理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从补灌时期看,以拔节期补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扬花期,再次为冬前。从补灌量看,在同一补灌时期,补灌量高者产量高,每公顷每次应不低于150m3 。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小麦新品种晋麦81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遗传背景,结果表明:晋麦81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佳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新品种。认为利用具有高度杂合性和异质性的基因型种质,借助渐进式复合杂交手段,是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抗虫、优质、广泛适应性小麦品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临洮县目前种植全膜玉米达1.09万公顷,随着种植区域和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户在玉米收获后整地强度加大,于是县乡农技人员和有的农户在实地培训以及种植过程中就尝试将玉米茬地在收割后,不立即揭膜整地,而是在来年开春播种前再行揭膜,而后马上用旋耕机深翻整地,施足基肥,并及时进行全膜覆盖种植,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措施具有保墒、增墒、增温等诸多优势,与秋覆膜在原理上相近,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现将其具体做法和优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地膜穴播冬小麦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8年,在山西临汾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穴播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方式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在生长中后期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子粒灌浆强度大,水分生产效率较对照提高016kg/mm;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产量三要素,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优于露地条播,达到公顷产40845kg。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 年在山西临汾就地膜穴播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的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拔节、扬花期每公顷各补灌300 m 3> 拔节期每公顷补灌300 m 3> 拔节和扬花期每公顷各补灌150 m 3> 扬花期每公顷补灌 300 m 3> 拔节期每公顷补灌150 m 3> 扬花期补灌150 m 3> CK(未补灌)。表明地膜穴播小麦和露地条播小麦相同,水分补给是其提高单产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土壤库容深度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库容深度(ds)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可增产小麦2137.5~2617.5kg/hm^2,增产率高达63.3%~78.7%。  相似文献   
18.
对晋麦83号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虫抗病性等方面阐述了晋麦83号的特性,同时对选育高产稳产、抗虫抗病、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田间筛选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通过对450份小麦品种对吸浆虫抗性鉴定研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简便、易行的鉴定技术,即实际损失率(D值)测算方法,并应用此项鉴定技术,选育出3个抗虫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对RI-14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广适性等方面阐述了RI-14的特性,同时对选育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