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豆天蛾发生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由于耕作、生态、气候和土壤氮素水平的变化等,豆天蛾在平原季风气候旱作农业区发生逐年加重,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通过系统调查、普查和研究观察,进一步了解了豆天蛾在诸条件演变后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其发生程度受气候因子6~7月降水、6~8月相对湿度、8月5日至9月15日降水的制约,判明了6~7月份降水量是主导因子,并用主导因子与卵虫量建立回归预测式为:y=0.288+0.0092x。10a历史资料拟合,符合率96.1%。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中南部主要产麦区。近年来,小麦成熟期受干热风,逼熟雨危害年趋严重,对小麦生产构成很大威胁。本文调查分析并详述了两种灾害的成灾因素,提出了小麦成熟期灾害性损失的综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在河北南部区域有多个变种,其成虫及高龄幼虫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之一。2022—2023年普查发现8个变种。通过比较异色瓢虫成虫对当地8种主要蚜虫的取食喜好性,发现其对禾谷缢管蚜、大豆蚜、萝卜蚜、槐蚜表现出明显偏好,平均日捕食量比柳蚜、桃蚜高45.93%~61.54%。根据异色瓢虫捕食特点及当地主要蚜虫种类,选取3、4龄幼虫捕食大豆蚜、萝卜蚜、禾谷缢管蚜,并用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建立了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3龄幼虫对上述3种蚜虫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5、89.9、123.8头,4龄幼虫捕食量分别为197.4、214.9、209.3头。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生物防控蚜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三四龄幼虫捕食四种蚜虫功能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七星瓢虫对不同寄主的捕食、衔接转移的特性,将三、四龄幼虫对棉蚜、麦蚜,大豆蚜、萝卜蚜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试验,并分别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数学模型。日最大捕食量三龄幼虫分别为86.6、71.6、86.4头和82.5头,四龄幼虫分别为155.3、121.8、170.1头和145.6头。同时,进一步试验验证瓢虫高龄幼虫转移时的捕食功能和特性,仍存在"抢食"和"补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冀南各类蔬菜区普查,包括对蔬菜、地面、周围环境等目测、网捕等,查到蔬菜害虫天敌2纲(昆虫纲、蛛形纲)9目50科174种。并根据异色瓢虫对不同寄主的捕食、衔接转移的特性,进行了对槐蚜、大豆蚜、萝卜蚜捕食功能反应初步试验研究,并分别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数学模型。同时,进一步试验验证,异色瓢虫及高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和转移时的取食特性。为生物防治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棉花烂铃的主要原因棉花花铃期阴雨天气较多,雨量大,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垄内高温高湿,就会造成病菌的滋生和繁殖,而加重棉花烂铃;氮肥施用过量,导致棉株生长过旺,郁闭严重,抗病力下降造成烂铃;棉花铃病、棉铃虫、玉米螟等病虫害严重发生,引起烂铃。近几年,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普及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颜金龙 《植物保护》1985,11(6):19-19
近年来由于荒地治蝗面积减少,有利蟋蟀繁殖蔓延,今年6月份以来干旱少雨,6—7月份降雨量仅有140—200mm,比常年偏少3、4成,多者达6成,蟋蟀低龄若虫期,粘土地土裂缝未出现雨冲泥灌,且低洼草荒地也未被水淹,为其卵孵化和低龄若虫成活提供了适生条件,因此造成了冀南蟋蟀的暴发。据8月15日调查邯郸地区发生蟋蟀40余万亩,馆陶县发生10万亩,肥乡县发生16万亩。据调查馆陶县每平方米有虫30—40头的地块有1万亩;10—20头地块有5万多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