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1繁殖技术种子繁殖8-10月间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或枝条上采收充分成熟的果实,采后将果实搓洗,用水漂去果皮和果肉,阴干后去杂,将所得纯净种子在0~5℃温度下,层积至翌年3-4月播种。  相似文献   
92.
金银花经济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Thunb)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物,又名忍冬。其藤长可达8~9m,茎中空。单叶对生,全缘,卵形。花成对生于叶腋,有总花梗,苞片叶状;花冠唇形,上唇4裂直立,下唇反转;花初开时白色,后逐渐变成金黄色,花期在同一条藤蔓上的不同花龄的花朵黄白相映,由此得名“金银花”,花期5~7月。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果期8~10月,每果内有种子4~7枚,种子千粒重为3~5g。金银花抗寒性和耐热性都较强,喜光,也能耐荫蔽,抗旱性极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微酸或偏碱的土壤上均能生长。因此,它在我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北起吉林、…  相似文献   
93.
陈长青 《甘肃农业》2006,(6):203-205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稳健原则深入到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论述稳健原则具体表现、存在前提、发展过程及与其他主要会计原则的冲突。说明了其存在的现状;同时,通过一些理论和实例的分析。论证了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4.
田间增温1.5℃对高纬度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东北稻区不仅是我国高纬度优质粳稻的重要产区,约占我国粳稻总产50%以上;也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区域,近半个世纪来该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1℃.[目的]研究气候变暖情境下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保障我国优质粳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田间开放式远红外增温装置,设置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95.
在秋季耕种时节,曲阜市加快推进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联盟中智慧高效农机主力军作用,助力规模化农业生产,稳面积、促丰产、助增收.近几年,在农作物种植中出现的地下害虫增多.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秋季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的分布以及危害情况,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旨在优化二丁口服液提取工艺,为二丁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秦皮乙素和咖啡酸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二丁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3批工艺验证。结果显示,二丁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4∶1、提取3次、每次1 h;在该工艺条件下,平均干膏得率为31.16%,秦皮乙素平均含量为1.37 mg/mL,咖啡酸平均含量为108.14μg/mL。结果表明,本试验优化的二丁口服液提取工艺稳定,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7.
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生产不仅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源,以及碳固定的重要汇。阐明主要农区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探讨其达峰与中和途径,可以为全国及地方作物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双碳"目标的战略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国家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我国各地区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探讨了助力碳中和的农田减排固碳途径。2018年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占全国农业碳排放总量45.5%,其中农田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以及农用柴油消费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分别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22.9%、14.7%和7.9%。从区域排放来看,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播种面积排放量均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其中以华东和华中地区最高,减排潜力大。在作物生产碳排放中,稻田CH4占50.3%,是减排重点。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于2015年出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水稻播种面积、农田氮肥用量和农用柴油消费等减少趋势相一致。可见,如果我国农产品进口不受显著影响,作物生产碳排放已经呈现达峰趋势。情景推算发现,仅靠农地土壤固碳很难实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