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50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30篇
  32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31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奶牛乳房炎疫苗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奶牛乳房炎疫苗进行免疫及效果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乳房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27.5%;(2)试验组的头日均单产比对照组的增加3.8l千克,提高22.79%;(3)试验组每天每头奶牛比对照组多获利5.7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32.
天然马尾松林土壤碳氮磷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森林土壤碳氮磷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为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天然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地调查及样品测定获取数据,利用主成分提取反映凋落物质量特征的变量并将其分别与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土壤C、N、P含量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结果(1)随土层深度(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P含量逐渐降低,0 ~ 10 cm土层的C、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 < 0.05),各土层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土壤中的C、N、P含量整体表现为中等偏低到极低的状态;随林龄的递增,各土层C、N、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0 ~ 10 cm土层的C含量各龄组间均呈显著差异(P < 0.05)。(2)凋落物半分解层、未分解层现存量随林龄的递增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各龄组均在近熟林达最大值;各分解层的C、N、P含量在不同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半分解层的C含量、C/N值均显著小于未分解层(P < 0.05),N、P含量则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其差异均不显著(P > 0.05)。(3)反映凋落物半分解层、未分解层质量特征的主成分均与土壤C、N含量呈显著相关、与土壤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现为土壤C、N、P含量与凋落物半分解C、N、P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未分解层C、N、P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天然马尾松林土壤的养分含量整体偏低,凋落物C、N、P含量在未分解层减少、半分解层增加时其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因此,在经营中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利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733.
基于遥感技术的江西省植被生态环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全球植被变化数据(GIMMS),通过计算每月NDVI变化率,并对研究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分析了江西省1982~2006年的地面植被覆盖情况。结果表明:25年来,植被覆盖呈微弱减少趋势,表明江西省植被生态环境有微弱下降的趋势;从季节变化看,江西省植被覆盖在春季呈增加趋势,夏、秋、冬季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对植被覆盖总变化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34.
<正>彩色花生播种后,为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则应根据植株所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花生良好的生长发育、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35.
对15个玉米杂交组合种子不同成熟度与F1代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种子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会产生显著影响,F1代单株子粒产量与种子成熟度呈二次曲线关系(y=a+bx+cx2),并因组合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这种影响随种子成熟度提高而逐渐减小。杂交双亲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表现,种子成熟度较低时,父本的作用比母本更明显;随种子成熟度提高,父母本的作用同等重要。本研究条件下,授粉35 d后收获的杂交种子已具备正常活力和丰产能力,且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此后的时间内可根据需要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736.
气候变化对高寒地区旱作春小麦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的影响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旱作农业区不论在哪种气候年景下,早播种的春小麦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比迟播种的低。小麦全生育期气温高生育期短,气温低生育期长;全生育期间降水增加春小麦生育期延长。在春夏连旱情景下春小麦出苗率低,密度小,抗旱能力强,在伏旱情景下春小麦出苗率高,密度大,抗旱能力较弱。决定春小麦产量高低的主要时段是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气温和籽粒形成期的积温、降水量,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气温低,籽粒形成期的积温多、降水充足,产量高,反之产量低。  相似文献   
737.
短日照对墨西哥大刍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短日照处理玉米近缘种墨西哥大刍草,研究短日照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可以诱导墨西哥大刍草提前抽雄开花;墨西哥大刍草接受短日感应的临界叶龄、日照长度、短日诱导天数分别为6叶龄、13h、15d;对墨西哥大刍草进行短日诱导(日照长度为12h),以处理25d主茎雄花分枝数最多和分枝最长,因此,以饲草玉米种子生产为目的,对墨西哥大刍草进行短日诱导,应从6叶龄开始进行25d以上每天12h的连续短日照处理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38.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生长过程中耗水量变化和降水、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海拔旱作区油菜全生育期耗水量在254~286 mm之间,抽薹-开花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6.9%~10.3%,开花-成熟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32.3%~58.2%。抽薹-开花期耗水量与产量相关极显著(r=0.890);开花-成熟期耗水量与产量相关显著(r=0.764),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 mm油菜产量增加37.9 kg/hm2。不同播期耗温比与产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44),耗温比每增加1单位,油菜产量增加86.4 kg/hm2。不同播期油菜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1),水分利用效率每增加1单位,油菜产量增加313.5 kg/hm2。  相似文献   
739.
玉米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创新玉米育种新材料,选用热带种质按不同比例导入到温带种质中,构建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以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潜力。结果表明,群体间除秃尖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群体间的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当受体为Mo17和478,分别导入50%比例热带种质‘墨白964’或‘墨黄9号’的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筛选出优良的育种新材料和杂种优势强的组合的潜力较大。导入50%热带种质到温带种质中,主要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变异,符合玉米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40.
本研究以CIMMYT牧草和4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遗传交配材料,比较研究了CIMMYT牧草和4个杂交(回交)后代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其与普通玉米的差异。结果表明,CIMMYT牧草能将其生长繁茂、分蘖力强、生物产量高的特性遗传给杂交后代,并有较强的世代传递能力;该牧草幼苗、植株及其生长习性、花器官、种子特征等与普通玉米差异明显,其与普通玉米的杂交后代基本保持了它的生长发育特性,但花器官和种子特征更偏向于普通玉米;回交后代除保持了一定的分蘖特性、明显的多穗和返祖现象外,其余特征特性与普通玉米基本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