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2.
21世纪蓝色革命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的发起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Norman E.Borlaug提出了“蓝色革命-让第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粮食”(Blue Revolution-more crop for every drop)。结合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危机 的现状和水资源治理调控的大政方针,提出我国进行蓝色革命的五大攻关方向,即开发空间云水资源,降水资源的涵养和调控,水资源的区域宏观调配,节水农业和生物节水。国内外在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方面,从遗传育种规律分析到基因定位再到转基因研究正在深入开展,简介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生理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21世纪的农业将是高效益 的农业,人类利用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相结合,通过某些特定基因的高效表达培育出抗病虫、抗逆境、高效利用养分与水分、光能的优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小麦品质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河北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已有较大提高,但优质麦育种手段落后,种质资源匮乏,尚未彻底解决优质麦供需矛盾。并提出加快优质麦育种改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钟冠昌钟冠昌.1941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65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付研究员.1990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遗传学会理事。1...  相似文献   
16.
钟冠昌  高国安 《作物学报》1980,6(4):219-224
作者对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后代的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杂交当代结实率较高;杂种后代育性较好。(2)偃麦草所具有的抗病、大穗多花等优良性状通过八倍体小偃麦可以传递给杂种后代。(3)F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2具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十分丰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高优503”抗条锈基因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试验利用感染条锈病的“中国春”单体系列与抗条中29号生理小种的“高优503”小麦进行杂交,通过细胞学观察和田间锈病鉴定,对其抗病基因进行单体分析。结果表明:“高优503”小麦抗条中29号生理小种的基因位于4B和5B染色体上,是两对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麦茬杂草生长差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住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9.
半浸根法加倍小麦远缘杂交幼胚再生植株染色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加倍是小麦单倍体育种和克服远缘杂种不育的重要技术之一.多年来,应用秋水仙素对花培产生的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进行了大量研究[1~4],但对小麦远缘杂交幼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很少.传统的全浸根法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率低,而且死苗严重.和现昌等[5]用半浸根法就地挖坑加倍小麦花粉植株,加倍率达80%以上,幼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