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安麦19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中育1154为母本、周麦28为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高产、多抗、成穗率高、饱满度好、抗倒性强,于2023年7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30100。对安麦1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运用品种灰色布局和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原理与方法,对1998-2000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麦1号最适宜的生态类型区是以安阳、商丘、许昌、周口、驻马店遂平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区;次适宜的生态类型区为以开封、漯河、驻马店平舆、濮阳、新乡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区.安麦1号的生物学特性与大面积推广品种豫走21号最相似,因而对安麦1号采用与豫走21号相似的栽培技术,便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3.
64.
为促进小麦定量化育种进程,运用系统论思想,将作物常规育种理论、灰色育种理论、同异理论及小麦主要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相结合,总结归纳出小麦定量化育种技术流程,包括定、配、选、比、审、用等六个基本环节。即运用灰关系分析或同异关系分析原理制定育种目标;运用亲本灰色分类或同异分类原理和杂交组合灰色评估或同异评估原理配制和评价杂交组合;运用单株灰色选择或同异选择原理选择单株或优系;运用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或同异比较原理进行品种(系)比较和品种审定;运用品种灰色布局或同异布局原理、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或同异栽培原理和病虫害灰色预测原理,科学、合理利用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该技术流程对于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豫绿3号选育、利用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阔  郭瑞林 《杂粮作物》2003,23(6):328-330
阐述了豫绿3号选育、利用技术与方法。概括起来有五:一是科学分析育种现状,合理制定育种目标;二是严格按照育种目标,定向选择;三是采用品种灰色相似栽培原理与方法,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四是采用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品种进行科学布局;五是围绕农村经济工作新特点,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66.
安麦1号适宜生态区灰色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传统品种布局仅考虑产量一个因素的局限性,采用作物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安麦1号适宜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借鉴。试验数据来自1998~2000年度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资料。结果表明,安麦1号适宜在以安阳、濮阳、新乡、郑州、开封、商丘、许昌、漯河、西华、平舆、遂平等试点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的优点、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同异分析方法在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阔  郭瑞林 《杂粮作物》2004,24(1):15-18
阐述了同异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2001年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安阳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切实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和尚待改进、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68.
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进展1.1 T型不育系的研究有了新进展196 2年美国学者威尔逊育成了具有提莫非维细胞质的小麦“三系”(即T型三系 ) ,196 5年 ,中国农业大学的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入了小麦T型三系材料 ,才开始我国小麦杂优利用的研究 ,屹今在几个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最重要的是许多育种单位作了大量转育和选育恢复系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选育出了T型不育系的较好恢复系 ,使F1结实性得到改良 ,杂交种已开始试用于生产。如中国农业大学组配的优势组合MS139/1817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试种 ,平均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  相似文献   
69.
以甘肃农业经济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定量地描述了影响其经济增长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动态地反应了甘肃农业经济的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本文首次提出了列联表法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问题,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采用此法对1975—1986年的育种历史资料进行了具体整理和分析。以河南省近年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品种6个主要性状的表现作为选择标准,建立了单株选择用表,试图为小麦单株选择理论的研究,探索一条新途径。育种实践表明,该法对小麦育种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