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安麦7号是近年来在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涌现出来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寒、耐旱、广适的小麦新品种之一。文中介绍了该品种在作物灰色育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的选育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2.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食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小麦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然而,杂种早代单株籽粒数量有限,要对其品质性状进行全面测试,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各主要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杂种早代筛选产量性状尚好,而品质性状又优的单株,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于1985—1988年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本文是该项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分别在安阳农科所淇县试验点和安阳市东郊试验点进行。选用近年来我省大面  相似文献   
33.
模糊数学在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在评价品种时,过去常采用方差分析法。但是,随着模糊数学在诸多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方差分析法的局限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为此,我们认为,在小麦区域试验中,对小麦品种的评价,应该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这样才能使品种评价工作更趋科学和合理。本文则运用模  相似文献   
34.
安麦1号选育技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安麦1号的选育背景和育种目标,阐述了安麦1号的选育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选育技术和方法的可行性。认为这种选育技术和方法不失为作物育种工作手中的一种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35.
模糊聚类分析在小麦亲本分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自从1965年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Zedeh提出用“模糊集合”(Fuzzy sets)描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以来,模糊数学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由于小麦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某些相对性状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例如产量的高与低、穗数的多与少、籽粒的大与小、抗病的强与弱等,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用模糊聚类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比较恰当。因此,我们对20个小麦品种系(亲本)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以探讨品种分类的有效方法,并为小麦杂交提供理想亲本。  相似文献   
36.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作物杂交组合定量评估效率,提升育种水平,参照时间序列灰色接近度概念,在杂交组合灰色综合评估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序列灰色接近度的杂交组合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杂交组合试验数据整理、育种目标性状值(理想值)确定、试验数据无量纲变换、性状权重确定、杂交组合各性状与育种目标性状灰色接近度计算、杂交组合等级评定等步骤。实例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时间序列灰色接近度方法省去了"零化"处理和最大、最小差寻求步骤,使用更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8.
以新培育的13个小麦新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并用黄淮冬麦区域对照品种周麦18作为对照,在200g/L 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条件下,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鉴定,用抗旱性度量(D)值法综合各个品系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萌发期小麦的相关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系AG 1404和AG 1026的萌发期抗旱性较周麦18强,各萌发期农艺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根鲜重、萌发指数、芽干重、芽长、萌发耐旱指数、芽鲜重、发芽势、根干重、发芽率。  相似文献   
39.
为解决育种目标性状为区间数的决策处理问题,基于同异理论和区间数理论,提出了一种育种目标性状值为区间数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对目标性状区间数的规范化处理,建立各品种综合性状区间数两两比较的可能度矩阵,从而对品种优劣进行排序。将这种综合评估方法应用于2009-2010年度河南省小麦冬水Ⅰ组区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周99233为优良品种;豫展7号、安05-28、浚K8、金裕麦378、周麦18为较好品种;08漯36、许科718为一般品种,其余品种为较差品种。该方法具有运算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实用、快捷有效等明显优点,在实例分析中评价效果令人满意,因而应用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40.
采用灰色多维综合评估方法,对2005—2014年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早熟、中熟和早中熟类型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建立棉花优势生产区,实现棉花品种布局、生态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指导。本研究结果表明:1)达到国家审定标准高产优质(Ⅰ型)、普通优质(Ⅱ型)品种数量,中熟品种分别占其参试品种总数的0.54%和12.63%,早中熟品种为0.57%和17.14%,早熟品种为7.09%和18.44%。2)棉花品种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与理想品种性状灰色关联系数较高,其次是纺纱均匀性指数,再次为马克隆值。3)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棉纤维品质优于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早熟棉品质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其次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棉。4)我国棉花品种中熟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近5年西北内陆棉区中熟品种有所增加。中熟品种纤维长度分布在28.7~30.3 mm,可适纺中高档纱。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品种长度和比强度有所下降,比强度为29.6~31.0cN·tex?1,属中等偏上水平。三大棉区马克隆值差异明显,长江流域棉区高于黄河流域棉区,而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又高于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马克隆值在2010—2014年提高幅度较大,出现马克隆值6.0现象。5)研究表明≥10℃有效积温是影响棉花中熟品种纤维品质最主要因素,气象因子影响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顺序为≥10℃有效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影响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的顺序为≥10℃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棉花纤维品质的优劣与纺织品质量及植棉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精确分析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分布规律和开展纤维品质综合性评价,对我国棉花育种方向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