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6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7篇
  55篇
综合类   321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1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31.
文章以欠发达革命老区的河南省新县为研究对象,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阐述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振兴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和成熟经验,并从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议,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32.
为高效培育森林资源,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Ⅰ)、木荷+桉树+火力楠混交林(Ⅱ)与木荷+桉树+米老排+大叶栎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不同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及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表现为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3种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基于主成分分析,类型Ⅱ的土壤质量(0.880)最佳,其次为类型Ⅰ(0.765)与类型Ⅲ(0.738);碱解氮能单独解释土壤质量指数变异的93.1%。3种评价方法结论不尽一致,总体而言,相比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质量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造成了不同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833.
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本研究基于4种未来气候情景(包括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数据,利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和分段模型评估了2020—2100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及其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4个气候情景中,全球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将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在SSP126和SSP245情景中,全球草地面积将下降,预计到2090 s将分别下降194.10和178.43万km2,主要原因在于冻原与高山草地面积的减少。相比之下,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中,全球草地面积将呈现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90 s将分别上升67.59和136.72万km2,热带萨王纳面积增加最多。全球草地NPP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中均将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到2090将分别上升0.25,1.96,5.78和7.52 Pg DW,其中,热带萨王纳NPP的贡献最大。在全球暖湿化背景下,冻原与高山草地和热...  相似文献   
834.
【目的】分析8种水培叶用莴苣叶片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为水培叶用莴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大棚内水培的8种叶用莴苣叶片的9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水培叶用莴苣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常量元素方面,钠元素含量波动较小,为40.46~67.85 mg/kg,钾、钙、磷等元素的含量波动较大,特别是钾元素,为742.33~1 433.00 mg/kg。微量元素方面,8种水培叶用莴苣的锰、锌元素含量较高,在1.41~3.48 mg/kg,铜元素的含量最低,在0.14~0.24 mg/kg。8种水培叶用莴苣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E/T值在41.90%~55.57%,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E/N值在0.60~1.10,基本符合FAO/WHO关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结论】8个水培叶用莴苣品种的氨基酸种类及矿质元素含量丰富,是人体补充矿质元素和平衡氨基酸营养的优质食物源,其中‘奶油红’品种相较于其他品种而言,营养价值更高,可在食品和保健品方面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835.
本文对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成年树当年生叶片和枝条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叶片、枝条总糖含量、可溶性蔗糖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 400 m处达到最大值;青海云杉叶片果糖含量、叶片淀粉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 600 m处达到最大值;青海云杉枝条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海拔3 000 m处达到最大值。这说明林线附近的青海云杉林木不存在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表明更有可能是生长抑制导致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36.
为探究北疆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减氮水平的响应,本研究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2020—2021年),设置农户常规施氮375 kg·hm-2(N100%)、常规减量20%为300 kg·hm-2(N80%)、常规减量40%为225 kg·hm-2(N60%)和不施氮肥(N0)4个施氮水平,研究减氮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对减氮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两年试验期棉花的株高均表现为N100%>N80%>N60%>N0,而茎粗表现为N80%>N100%>N60%>N0。各处理的年均干物质积累量在棉花生育期内基本表现为N80%最高,且最终(120~13...  相似文献   
837.
本研究选取阳江市各农贸市场在售的10个批次的榨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分别对样品的亚硝酸盐、糖精钠、苯甲酸和山梨酸这4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对其进行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数据显示,10个批次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在5.1 mg/kg之内,10个样品都没有检测出糖精钠,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含量在1.38 g/kg之内,而山梨酸及其钾盐的含量在0.453 g/kg之内。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所采集的10个批次的榨菜样品在4个项目上出现检测值超过国家标准允许限值的情况较少,仅在苯甲酸这一指标上有2个样品超过限值,推测总体食品安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38.
以1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其收获期果穗、苞叶和子粒穗部性状特征等指标,对不同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进行评价。以机械粒收质量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穗部性状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机械粒收质量指标差异显著,收获期子粒平均含水率为21.05%,平均破碎率为5.83%,品种的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多项穗部性状指标显著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穗柄长度、苞叶厚度、果穗长度、秃尖长度、秃尾长度、穗行数、苞叶层数、苞叶长度、子粒长度、果穗体积、穗粒数、胚乳硬度、胚硬度、子粒顶部硬度、苞叶长度/果穗长度可以作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鉴定指标。黄淮南部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和机械粒收破碎率偏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选择适宜品种和推迟玉米收获期。  相似文献   
839.
基于2015年布置的田间定位试验,结合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有机物料类型,设置旋耕+无还田(RT0)、旋耕+秸秆还田(RT1)、旋耕+牛粪还田(RT2)、深松+无还田(SS0)、深松+秸秆还田(SS1)和深松+牛粪还田(SS2)共6个处理,于2017年进行采样测定,研究在不同有机物料配施条件下,深松对黑土区坡耕地农田土壤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含水量、团聚体稳定性和贯入阻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黑土区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深松配施有机物料技术在维护表层0~10 cm土壤物理性状稳定的情况下,显著改善黑土区坡耕地农田10~30 cm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深松配施有机物料对土壤孔隙度的增加幅度为2.76%~4.01%,对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幅度为3.96%~7.39%,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增加幅度为87.6%~125.2%,均大于无物料还田的深松处理。2)深松配施有机物料还田降低土壤贯入阻力,所影响的耕层厚度(35~45 cm)大于深松无物料还田的处理(25 cm),且这一耕层增厚效益持续整个玉米生长季。3)深松配施秸秆还田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农田10~3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增加幅度为21.3%~23.1%,显著高于深松配施牛粪还田和无物料还田的深松处理。研究结果认为,深松配施秸秆还田改善表层0~10 cm以下土壤的物理保水和导水能力,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且耕层增厚和土壤结构改善的效益持续整个玉米生育季,是比较理想的黑土区坡耕地耕层构建技术,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坡耕地耕层构建和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40.
<正>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