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水培条件下,研究两优培九及其父本扬稻6号与对照汕优63及武运粳8号结实期叶面积消减率、叶绿素含量、叶片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和根系氧化力、颖花根活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等生理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优培九与扬稻6号、武运粳8号相比,绝大多数指标的变化呈现早衰倾向;两优培九叶片的早衰现象先于根系,根衰不是造成叶片早衰的主要原因;两优培九结实前期诸活性指标变幅大于扬稻6号,除叶片MDA含量外,结实中后期活性均较扬稻6号低;两优培九、汕优63结实中后期叶、根诸活性指标总体均低于扬稻6号、武运粳8号,但产量均高于两者.  相似文献   
62.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物学特性及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两优培九为两系法杂交稻,已大面积成功种植。对两优培九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配套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探讨了其适宜的种植区域与栽培技术框架,如:趋利避害种植技术、适宜制种区域及其最佳制种期、制种的低温抵御技术等。  相似文献   
63.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稳定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1999~2000年中国南方稻区19个区域试验点和5个生产试验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和产量。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结实率要低4.3~7.5个百分点,但变异系数相近;产量水平及其变异系数则相近。在南京(32[sup]。[/sup]3′N, 118[sup]。[/sup]48′E)5月5~25日播种,两优培九在9月4日之前齐穗,结实率为75%~90%,产量在1 kg/m2以上;播种期推迟至6月14~15日,出穗期将延迟至9月17~21日,结实率比适宜播期的结实率低10~15个百分点。开花受精期5 d日均温平均值在13.7~28.5℃范围内,温度每增加1℃,受精率提高1.9%~10.7%。花粉育性与始花前5 d日均温平均值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相关。抽穗期适宜日均温(受精率≥90%)和安全日均温(受精率≥75%)分别为26.5℃和22.9℃。结果显示,北纬34[sup]。[/sup]以南地区为两优培九适宜种植区,宜将开花期安排在日均温为26~28℃的时期。  相似文献   
64.
水稻两优培九株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和作者的长期栽培育种实践与研究成果,以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和汕优63(CK)等7个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分析了20项株型因素的相关关系.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项最主要的株型因素.生态条件对两优培九株高的影响可以达到平均株高的12.6%,并建立了株高的生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5.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邹江石  吕川根 《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20世纪50年代末广东的籼稻矮化育种,60年代IRRI的“绿色革命”和70年代我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都使水稻每公顷产量成吨增加。前两者高产育种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矮秆基因,后者则是利用了杂种优势。在尔后的10~20年里,有利基因的发掘利用和育种途径没有很大的突破,单产徘徊不前。笔者认为,利用籼粳亚种间有利性状的  相似文献   
66.
1998和 1 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 ,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 63为对照 ,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 1 2 .1 % ,经济系数高 1 2 .5 %。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叶面积延续时间长 1 7.1 %和较高的光合速率 ;经济系数高是由于茎鞘叶物质转运系数高和齐穗期以前群体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率较高。两优培九生育前期株型较松散 ,后期较紧凑 ,群体受光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67.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与源、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灌浆期上位3叶及茎鞘内储存物对结实率及籽粒产量的作用,并通过调节源、库比例以探讨较高结实率所需的适宜叶粒比.结果表明,茎鞘内储存物和剑叶光合产物对结实率及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提高出穗前的灌浆物质储备和维持灌浆期剑叶的功能对籽粒的形成最为重要.两优培九的群体叶粒比为1.6~1.7 厘米2/粒、每平方米群体总颖花量为4.8×104 时较易获得90%的结实率和11.0~11.6 t/hm2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8.
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稻育种的突破关键是种质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将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但结实率低是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利用广亲和品种是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对广东和遗传特性作了解释,评介了广亲和品种的筛选与选育方法,特别是就本院选育的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的利用与研究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9.
粳型水稻广亲和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就广亲和育种中的亲本利用,配组方式和适宜的选择世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428与籼稻或带有籼型血缘的粳稻品种(系)杂交,其后代出现具有良好亲和性株系的比例较高。这些亲和性较好株系的遗传基础包括:1.真实地含有02428的广亲和基因;2.并非携带02428广亲和基因而仅属于籼、粳品种的中间型;3.既含有从02428转育而来的广亲和基因,同时又属于血缘上的籼、粳中间型。采用WCV/WCV以及WCV/CV//WCV的杂交配组方式更容易获得新的广亲和品系,多亲本复合杂交不利于提高选择效率。水稻的广亲和性受主基因控制,低世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70.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为材料,两优培九为对照,于2002~2004年研究了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受精期(5 d)日平均温度在13~29.3℃,两优108受精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受精率与温度相关极显著;两优108最适抽穗温度为25.0℃,安全抽穗温度低限和高限分别为21.8℃和28.1℃;两优108在日平均温度为24~26℃时开花受精,其受精率较稳定,在22~28℃,受精率波动也较小,但在20℃和30℃时,受精率波动较大。结合中国南方28个地区32年或52年7~10月的旬平均温度资料,提出了两优108在南方稻区各地的安全抽穗期和最适抽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