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种植区域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实现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大面积种植,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合理规划和选择最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在南方稻区8个试验点连续2年进行区域生态适应性试验。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种植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原理,采用生长解析方法,选择生育期(GD)、生长速率( )、灌浆速率( )和产量指数(YI)为分析要素,分析两优培九在中国南方稻区的适应性。【结果】GD、 、 都可以建立决定系数较高的环境模型,YI可以由GD、 、 综合表达。两优培九出穗的高温促进率,短日下为5级,长日下为3级,短日促进率为4~5级,为中等感光型,在华南双季稻区的生育期稳定性低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及江淮稻区。 等值线呈东南-西北走向,与该地区的夏季温度分布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稻区和江淮稻区是 距平+10%的高值区,华南双季稻区为距平负值区。 除了受灌浆结实期的环境影响外,还受到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量(GW)运转的影响。 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距平-20%线在24°N以南,大致与两优培九作双季连作稻种植的北界一致。24~28°N为 距平负值区域,28~30°N为 距平正值区域,距平+20%区域在江淮稻区。因地势特点, 和 在四川盆地及洞庭湖地区有相对低值区,在云贵高原河谷和湘、黔、川交界的低山丘陵有相对高值区。两优培九YI在南方稻区自南向北递增,平均达到(10.01±2.71)t•ha-1。其中,华南双季稻区为(7.31±1.00)t•ha-1,华中单双季稻区为(9.34±1.28)t•ha-1,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为(11.93±2.04)t•ha-1,洞庭湖地区和四川盆地是7.5~9.0 t•ha-1的低YI区,云贵高原河谷地区有15 t•ha-1以上的生产潜力,南方丘陵也有10.5 t•ha-1的高YI区。【结论】在种植区规划上,两优培九宜作为一季中稻,继续向28~30°N华中单双季稻区北部最有利的生态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22.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3.
水稻亚种间亲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4.
25.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水稻亚种间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涉及亚洲栽培稻亚种间亲和性而进行的广亲和基因S-5n的遗传育种学研究;S-5非等位不育位点及其中性亲和基因研究和配子体基因及其中性亲和基因的研究,并对中性亲和基因的利用提出了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7.
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系“E32HR”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基因枪法转化获得的转bar基因水稻"HR"为供体亲本,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优势组合"65396"的恢复系"E32"为受体亲本,经过4次回交转育成对除草剂Basta具有稳定抗性的水稻新品系"E32HR"。对"E32HR"及其杂种"培矮64S/E32HR"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E32HR"的株高明显高于"E32"以外,其余性状均无明显差异。文中对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的结合以及抗除草剂水稻的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65396的光合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分期播种和平行比较方法,对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 65396 的光合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与汕优 63 相比,两优培九和 65396 在单株绿叶数达到最大值之前的增长速率基本一致,但其后的衰减速率却明显要慢,且功能叶较厚、叶角小、叶凹度大,光合优势明显。若以叶面积×叶重系数为综合光合特性,则 3 个组合中,65396 功能叶的光合优势最佳。  相似文献   
29.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和65396的光合特性与株型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以两系法杂交组合两优培九、65396和汕优63(CK)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平行比较观测方法,对供试材料的绿叶数量、功能面积、比叶重等光合性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根据三个品种的功能叶叶角测定结果。从理论上计算了不同株型的受光状况。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超级稻育种目标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和粒重 2个方面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 :1开花日序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饱满粒的充实度、单粒平均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2两优培九的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和粒重增加速率均比汕优 63慢 ,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也比汕优 63低。 3施用粒肥、剪叶或疏花主要通过改变弱势粒的子房膨大速度来影响粒重的增加速率、粒重和充实度 ,施用粒肥和疏花后两优培九的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明显提高 ,而剪叶处理后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