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为解决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氮肥利用率低和不合理的施肥技术带来的烟叶品质下降等问题.【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梅州地区开展了氮肥实时实地管理技术(Real time nitrogen management,RTNM)的田间应用,以农户习惯施肥(CK2)和不施肥(CK1)为对照,其中RTNM模式设置了2个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预设值40(S40)和43(S43),比较了不同模式下烤烟的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及烟叶产量、品质.【结果和结论】与CK2相比,RTNM模式下烟株中、上部叶的叶面积均较农户习惯施肥模式处理增加,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性变化.RTNM模式显著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S40和S43处理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较CK2分别提高了48.74%和45.42%.RTNM模式下烟叶产量、产值与CK2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其中S43处理的烤烟产量与产值均为最高.表明在梅州大埔地区应用RTNM施肥模式,可有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在梅州烟区应用推广SPAD值为43的RTNM模式可获得最大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酸钠型保水剂处理月季切花后 ,对月季切花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保水剂能增加月季切花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 ,同时能降低脯氨酸和丙二醛 (MDA)含量 ,对月季切花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田间调查了69份烤烟品种形态学性状,并进行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对69份烤烟种质资源进行SSR分析,估算遗传相似系数;结合这2种方法对69份烤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9份烤烟种质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32~7.83之间,平均为2.80,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30~0.96之间,平均为0.70.聚类分析结果为,供试品种大致分为国外优质种质及其衍生的后代、国内外地方品种、早花类型品种、晚花类型品种等几个类群.结合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对烤烟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揭示了烤烟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烤烟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韶关烟区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栽期,以6个优质烤烟品种(品系)为材料,进行分期播种,塑造不同的光温气候条件,以优质中部烟叶化学成分为参考样,用指标赋值法对烤烟(等级为C3F)化学品质进行综合评分,依品质优劣将不同品种排序。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烤烟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产量高低决定产值高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但播种过迟会严重降低产量,降低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导致产值下降。烟叶化学品质中烟碱含量、总氮含量、淀粉含量、钾含量均受播期影响,随着播期延迟C3F烟叶的烟碱含量、总氮含量、钾含量减小,淀粉含量明显增加,影响烤烟品质;但3个播期中各品种的氮碱比、糖碱比、钾氯比变化因品种而异。在3个播期试验品种中,各品种的C3F品质平均综合评分表现为"云烟100"、"NX208"、"K326"的评分相对较高,C3F烟叶品质较好。适当的播种期使得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好,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不同播期试验表明,韶关烟区适宜播种期为12月1日—12月10日,适宜移栽期为次年2月25日—3月5日。  相似文献   
15.
烤烟氮素营养诊断及精准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解决烤烟生产中存在过高施氮或不合理的施肥技术措施致使烟叶产质量下降和氮素利用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该研究于2008-2010年在广东韶关烟草产区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叶位及叶片不同位置上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值)、叶绿素含量、总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产质量的相互关系,分析实时氮肥管理(RTNM)模式下不同SPAD施肥阈值对烟草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的叶中位置SPAD值与叶片叶绿素含量、总氮含量的相关性最好,且变异系数小,是较为理想的指示叶或参照叶;获得较好产质量烤烟时的SPAD值在伸根期和旺长期的阈值范围为38.3~47.2。在设置不同SPAD阈值的RTNM模式下,SPAD阈值40.5~43范围内(氮肥用量为75~110kg/hm2)能获得较高的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产量和产值分别为2844.09kg/hm2和26989.24元/hm2,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此外,通过与农民习惯施肥模式(167.8kg/hm2)相比较,在SPAD设定阈值为43的RTNM模式下,相应的氮肥用量为110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53.0%、46.5%,产值提高了7.4%,调制后烟叶的淀粉、总氮、烟碱含量显著下降,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内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渍水胁迫对不同氮源供应下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烤烟涝害救治施肥技术问题,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渍水下不同形态氮源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营养条件下,烤烟对土壤渍害的反应明显不同,排水后恢复生长的能力也不同。烤烟受渍后株高、单株叶面积、心叶延伸速率、叶片N含量、生物产量均明显降低。1/2NH4+-N+1/2NO3--N营养的植株单株叶面积、心叶生长率速率、生物产量均高于单一NH4+-N营养和单一NO3--N营养。增铵营养使烤烟生长对渍害的敏感性有所提高。3种氮源下,均是叶生长对渍害最敏感,其次是茎,根系生长对渍害反应相对钝感。  相似文献   
17.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驳枝和追施氮肥对早花烤烟成熟期叶片中总氮和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早花烤烟在成熟期,上、中和下3个部位叶片的总氮含量都逐渐下降,烟碱含量逐渐上升。追肥氮肥可提高早花烤烟上、中和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驳枝显著降低了整个成熟期上部叶烟碱含量;在成熟后期(可采收阶段)对中、下部叶的烟碱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2个驳枝水平相比,高驳枝处理(B_8)中部叶烟碱含量在成熟期各个阶段都低于低驳枝处理(B_4),下部叶都高于低驳枝处理(B_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物理特性和燃烧特性,探讨生物质燃料在烟叶烘烤应用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CK045A型高效生物质颗粒机压制9种不同配方的颗粒燃料,同时以100%煤粉为对照(CK),对不同配方生物质燃料的结构组成、工业分析、发热量、灰分元素、结渣率、灰熔点、物理性状等物理特性及燃烧特性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配方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物理特性和燃料特性方面有一定差异,其中含有木屑或烟秆配方的颗粒燃料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于含有烟梗的配方处理,因而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也较高,但灰分和含水量则低于含有烟梗的配方。燃烧过程中,含有木屑或烟秆配方的燃料由于软化温度高,因而底灰结渣率低于CK,而含有烟梗配方的处理则高于CK;同时,含有木屑或烟秆配方的颗粒燃料点火时间比CK快543.55 s,燃烧持续时间比CK长1.8倍。但在抗碎强度与抗渗水性等物理性状方面,则是含有烟梗配方的处理较好。[结论]与100%煤粉烘烤相比,虽然生物质燃料发热量略低,但其他燃烧性能指标均能达到烟叶烘烤的工艺要求,可以作为烟叶烘烤的替代能源,其中50%木屑+50%烟秆的配方尤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烤烟碳氮代谢对烟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作用机理,探寻提升烟叶质量的有效措施,综述了烤烟碳氮代谢变化的基本规律、碳氮代谢调节的关键性位点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碳代谢与氮代谢协调性对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概述了碳氮代谢指标最新研究结果,并结合课题组近15年研究结果,提出叶片含水量、叶片汁液浓度、叶绿素含量及(1-叶片含水量)/总氮含量(即叶片干物质含量/总氮含量)等4种可用于反映烟叶碳氮代谢强度及其协调程度的易测指标。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烤烟碳氮代谢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认为优质烟叶的碳氮代谢基本规律、烟叶碳氮代谢指标体系、烟叶碳氮代谢调节分子机理与调控途径、环境条件与烟叶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研究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0.
抗早花烤烟新品系‘华烟06’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广东烟区生态条件并具备优质、适产、抗性好特点的烤烟新品种,2008-2009年在广东韶关烟区始兴产区烤烟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对新品系 ‘华烟06’和对照品种‘K326’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外观品质及内在质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华烟06’大田生长期稍长,有效叶片数多且显著高于‘K326’,虽中上等烟比例和烟叶内在质量2个品种相近,但‘华烟06’的烟叶产量和产值显著高于‘K326’。综合2个品种烟叶产量、质量和抗性来看,以‘华烟06’表现较好,可以在始兴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