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分蘖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区,针对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在5.24万~5.95万株/hm2密度下,剔除与保留分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中保留玉米的分蘖,对玉米收获的产量不产生影响,但更加利于提升该区域的玉米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2.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选择春玉米品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C4作物,为21世纪"谷中之王".玉米产量通过品种和栽培环境的共同作用,提高单产依靠优良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优良的玉米品种是增产的内在因素,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是有效的载体,它们互相作用,完美的结合,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根本的保障.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田产量为500~ 600 kg/667 m2.近年来,通过"千亩"示范田,取得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产达到850 kg/667 m2以上.2007~ 2012年,该区域玉米超高产田通过农业部玉米专家组、中国作物学会玉米栽培学组的测产验收,有4年玉米产量均超过1 000 kg/667 m2,充分表明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产量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扣半留荐播种玉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定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4.
水肥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不同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在大豆开花和结荚期分别进行灌水,研究水肥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大豆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花期+荚期灌水最高,然后依次为荚期灌水、花期灌水、对照;光合速率是荚期灌水最高,其次是花期+荚期灌水,再次花期灌水,对照的光合速率最低;产量随灌水的变化趋势也是荚期灌水最高,然后依次是花期+荚期灌水、花期灌水,对照产量最低。水分处理相同条件下,产量随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高肥结荚期灌水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是荚期灌水最高,花期灌水居中,花期+荚期灌水最低。因此,在大豆栽培学上通过适当增加肥量,结荚期进行灌水,可以明显提高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   
65.
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4个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密度进行超高产春玉米品种光合生产特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下叶绿素含量在8月17日时最高,8月3日次之,9月30日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7月30日前随着生育进程逐渐增加,8月21日之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下降趋势;生育后期随着种植密度加大,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6.
玉米拔节期水分胁迫对植株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拔节期水分胁迫对玉米植株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拔节期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地上部风干重、根风干重和根长均低于对照,根冠比高于对照。在子粒灌浆期测量,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的光合速率低于对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拔节期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分别比对照减产7.50%、21.04%和26.19%。  相似文献   
67.
<正>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年降水量700~900cm,≥10℃的有效积温2750℃,日照时数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耕地多以丘陵坡地为主,其坡度多在10°~15°,海拔高度多在400~700m,占总耕地面积70%。耕地土壤多  相似文献   
68.
灌溉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和2010年采取常规灌溉、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3种灌溉方式,设置15、22.5和30 mm3个灌水量,考察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大豆产量、植株性状、品质及土壤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干旱条件下,灌水可极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大豆产量,而且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交替隔沟灌溉...  相似文献   
69.
密度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密度条件下(8万株/hm2),桦甸地区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照时数较高,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70.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低温寡照,降雨量大,种植玉米容易发生倒伏,而使用化控防倒伏技术可解决这一难题。文章通过近几年化控防倒伏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