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吨粮田玉米与常规田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吨粮田玉米和常规田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吨粮田玉米采用高密度种植、二次追肥和化控技术,延长了生育后期光合功能高值持续期,从而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102.
灌溉是维持半干旱区作物生产的重要措施,节水灌溉技术因各国国情、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发展节水灌溉是未来农业灌溉的前进方向,是迈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必经之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灌溉因素影响较大,了解作物应对灌溉的生理响应机制可改善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为灌溉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 000kg 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1996~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通过对56份单产达12000kg以上的3种株型(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粒数和千粒重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化播种不适宜坡耕地播种玉米的需要,而使用滚动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年滚动式施肥播种器播种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6.
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7.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深松蓄水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边少锋  马虹  薛飞  杨双  谭国波 《玉米科学》2000,8(1):067-068
深松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2~3个百分点,使耕层土壤松紧度趋于一致,具有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有利于玉米根系向深层伸展,20~40cm耕层的玉米根重增加19%以上,玉米产量提高10%。深松的第二年仍有一定的蓄水增产效果。条带深松平作蓄水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8.
吉林省玉米超高产研究进展与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最优生产条件下,采用最佳技术措施,创建出小面积单产超过1000kg的超产田,初步明确了所需土壤、气候条件及超高产群体的主要生育指标,对主产区现阶段最高产量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研究途径,为今后的超高产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为系统研究半干旱区玉米应对不同栽培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种植提供有效的栽培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设置对照模式(CK)、农户习惯模式(T1)和优化栽培模式(T2)3种栽培模式,研究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叶片生理特性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玉米在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0.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等指标低于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模式,高于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播种、施肥、铺管一次完成,操作方便、机具简单,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平作不起垄、免中耕。该模式解决了膜下滴灌地膜清除不彻底易造成白色污染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沟灌氮肥分次施用不容易操作和灌水均匀度不一致问题,实现了玉米轻简化无膜滴灌栽培和玉米节水、增收和增效,可以在东北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