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1篇
  1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任廷波  赵继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3-11995
[目的]为了研究氮肥及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进行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能降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增加根径粗、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抽薹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喷施多效唑比施纯氮量225kg/hm2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抽薹期喷施多效唑(N20A2)比喷施清水(N20A0)一次分枝数增加2.08~2.21个,二次分枝数增加1.80~2.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50.30~102.50角,角粒数增加1.11~1.21粒。[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量300 kg/hm2并于抽薹期喷施浓度为200 mg/k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株型及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杂交油菜油研9号和油研10号高产栽培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油研9号和油研10号不同施氮量间单株鲜重净增量、单株干物重净增量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单株鲜重净增量的平均值间、单株干物重净增量的平均值间差异均达0.01极显著水平;单株鲜重净增量和单株干物重净增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生育进程中单株鲜重净增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初花期达最大值;单株干物重净增量随着生育进程逐渐增大,成熟期达最大值;单株鲜重净增量、单株干物重净增量与单株产量净增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试验条件下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和油研10号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83.
研究结果表明 ,油研 9号的保优栽培措施为 :移栽的适宜播期为 9月 4~ 11日 ,密度为 9万株 /hm2 ,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 180、15 0、2 10kg/hm2 ;直播的适宜播期为 9月 2 5日~ 10月 2日 ,密度为 2 4万株 /hm2 ,施氮量 (纯氮 )为 180kg/hm2 ;适宜的栽培措施不但能够提高产量 ,而且提高商品籽的品质 ,使其含油率达 44 .63 %~ 45 .0 0 %,蛋白质 (饼 )达 3 8.17%~ 3 8.3 8%,芥酸达 -0 .10 %~ 1.75 %,硫甙达 2 5 .96~ 2 7.2 9μmol/g饼。相关分析表明 :硫甙与芥酸、蛋白质、含油率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芥酸与蛋白质和含油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氮肥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均极显著;施氮量300~375kg/hm^2与0~225kg/hm^2的处理间病株率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施氮量375kg/hm^2的处理最高,平均为15.19%和13.21,不施氮的处理最低,平均为7.04%和4.62.菌核病危害造成减产,施氮量0~375 kg/hm^2的处理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56%~18.29%;施氮量、病株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适宜施氮(纯N)量为150~225 kg/hm^2,菌核病危害较轻,能获得高产3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优质杂交油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技术措施,开展了‘臻油89’的田间密度和播种试验研究,并结合‘臻油89’特征特性和大量的机播机收实践,总结出适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案。技术要点是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适时早播(播种期9月20—25日)、培养全苗壮苗、保证种植密度(播种量3.75~4.5 kg/hm2,密度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合理施肥(复合肥600 kg/hm2:氮:磷:钾=16:16:16,尿素270 kg/hm2,硼肥15 kg/hm2),科学防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该研究方案可有效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稳定并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 ,我国对秸秆还田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研究得较深入的是早稻秆、晚稻秆和大麦秆还田对早晚稻、大麦 ,晚稻秸秆还田对早晚稻、油菜和大麦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报道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 :每生产 10 0kg菜籽需吸收氮素 9.8kg ,五氧化二磷 3.5kg ,五氧化二磷 3.5kg ,氧化钾 4 .9kg。其中一部分用于形成籽粒产量 ,一部分用于形成茎秆和枝壳 ,若把脱粒后的秸秆和枝壳全部还田 ,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可还给土壤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氮、磷、…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采用 5因素 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选择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 5个可控栽培因子 ,研究油研七号在低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 ,通过各参试因子与产量关系的模型分析 ,在 31 2 5个组合中 ,6 1 3个组合产 2 0 0~ 2 5 0kg/ 6 6 7m2 ,2 6 1个组合产2 5 0kg/ 6 6 7m2 以上。其中最佳组合为 :播期 8月 2 7日 ,密度1 .2万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 2 ,1 2 ,1 2kg/6 6 7m2 ,单产达 34 0 .2 1kg/ 6 6 7m2 。其高产栽培技术多为播期较早 ,密度较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88.
油菜单产200~250kg/667m~2的生育模式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单产 1 4 0 - 2 6 0kg/6 6 7m2 的 2 0 7份资料统计分析 ,分别提出了单产 2 5 0kg/6 6 7m2 和 2 0 0kg/6 6 7m2 的产量及群体结构 ,并统计分析出了要达到此种高产结构其菜苗相应合理的生物学发展轨道 ,包括生育进程、冬前冬后长相以及适宜的叶面积发展动态和各时期干物质积累应达到的指标。最后提出了要沿着合理的生物学轨道达到高产结构相应的栽培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9.
不同生态区大面积单产150kg/667m~2技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省山地立体农业较为突出的特点 ,将其主要油菜种植区划分为高海拔生态区 ,中海拔生态区和低海拔生态区三个不同生态区 ,通过在不同生态区选择代表性地区 ,单产≥ 1 5 0kg/ 6 6 7m2 技术措施 ,大量的调查资料和有关试验研究结果 ,综合分析得到了各生态区的限制单产水平提高的主要栽培因子 ,提出各生态区要取得单产 1 5 0kg/ 6 6 7m2 以上的最适用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和在保持各生态区产量主要栽培限制因子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相应的要取得单产1 5 0kg/ 6 6 7m2 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的主要配套技术 ,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值得各生态区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0.
通过’96~’98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在遵义、湄潭县等 1 0县的 2 8个点同田对比试验分析 ,油研七号平均产量1 5 0 .72kg/ 6 6 7m2 ,比秦油二号增产 1 4 .1 8kg ,增加产值 34 .0 3元 ;含油率平均比秦油二号高 3.35 % ,产油量多 5 .0 5kg/6 6 7m2 ,增加产值 40 .39元 ;两项合计可增产值 74.42元 ,其总产值比秦油二号提高 35 %。油研七号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为 1 .0 8,1 0 .5 4μmol,比秦油二号分别低 39%和 6 9.2 μmol,如开发其优质产品 ,其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