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王法宏  赵君实 《作物学报》1995,21(2):244-246
对作物不同产量潜力品种特征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作物生理知识,而且可以为作物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卢川北曾对甘蔗栽培品种的更替与叶片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孙世贤、王群英等也从栽培角度分别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玉米茎、叶组织结构的影响;陈化榜则从育种角度出发,分析了5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品种的演变过程中,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前人对禾本科作物玉米(左宝玉等,1991)和小麦(Henson,I.E.et al.,1989)的气孔效应也曾做过详细报道。但迄今,对小麦不同产量潜力品种组织结构特点的研究还少见报道。对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明确小麦高产品种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小麦生态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各地的生态条件与其相应的小麦生态类型为依据,选用各地差别较大的10个气象因子,进行综合模糊评判,将全省分为四个大区和三个亚区,即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鲁西北平原冬性、半冬性中晚熟类型区;鲁中山丘川半冬性、冬性中熟类型区;鲁西南平原湖洼半冬性早熟类型区和半岛东南部丘陵冬性特晚熟亚区、鲁北滨海平洼盐碱冬性晚热亚区、鲁南山前平洼丘半冬性早、中熟亚区。文中概述了各类型区(亚区)的生态条件、适宜栽培品种及相应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分精播、半精播、旱作和晚茬麦四大技术体系与八项配套技术(精播、千斤规范、半精播、中产变高产、旱作、晚茬四补一促、独秆栽培和稻茬盖播)。这些高产体系和配套技术是指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和不同的土、肥、水等生产条件下,以冬前积温为依据,以调整合理的群体起点为开端,以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为中心,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求得穗、粒、重最大乘积为目的,以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手段,来协调小麦高产生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统一。其中控制小麦的叶蘖生长与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掌握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叶蘖生长规律、群体结构及四大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亩产600kg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5年来对亩产500kg以上(600kg)小麦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得出:冬小麦亩产600kg的地块较亩产500kg的麦田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保肥供肥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8~12万苗为宜,大穗型品种以14~16万苗为宜;重追拔节肥,补施挑旗肥;全生育期浇3~4次水,后期以延长功能叶片存活时间,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为目的采取有利措施,最终可获得亩产600kg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稻茬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沂市是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大米产区之一。历年种植水稻25~30万亩,稻茬小麦25万亩左右。长期以来,稻茬麦产量较低,群众有“吃了大米饭,甭想吃白面”的说法。1982年前后,我们从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入手,进行了稻茬麦高产稳产配套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高产冬小麦的冠层光合能力及不同器官的贡献   总被引:104,自引:11,他引:93  
徐恒永  赵君实 《作物学报》1995,21(2):204-209
通过两年对四个高产冬小麦品种冠层光合速率的测定,探讨了小麦灌浆期不同光合器官对群体光合能力的贡献。结果表明:灌浆期群体光合能力与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9190和r=0.9279)。光合器官中,旗叶和倒二叶光合能力强,贡献最大;茎鞘具有与旗叶相仿或稍高的光合潜力;穗部不仅是光合产物贮藏的生物库,而且是重要的光合源,其对冠层光合的贡献一般在10-12%左右。但若群体过大,穗部光合贡  相似文献   
19.
用CXH-305型红外CO_2分析仪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4个不同熟相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强度和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落黄较好的小麦品种,其籽粒灌浆初期的群体光合强度与落黄较差品种无显著差异;但到籽粒灌浆中后期,前者的群体光合强度则极显著地高于后者;到籽粒灌浆末期,落黄较好的品种仍维持相对较高的群体光合强度。~(14)CO_2示踪研究表明,在小麦生育后期,落黄较好品种植株各器官的放射性比活度高于落黄较差的品种。就同化物的运转分配而言,在籽粒灌浆期,落黄较好品种光合产物运输到茎秆和根系的比例较大,而落黄较差的品种运输到穗部的比例较大。文中讨论了不同熟相小麦品种产量差异的生理原因,并就小麦生产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赵君实(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小麦属高产稳产作物,在全省已连续多年获得丰收,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1996年秋播基础较好,冬前气温偏低,光照偏少,个体偏弱,群体略小,一类苗较近两年减少,三类苗增多,但由于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