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20世纪后5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虫性鉴定的常用方法、数学模型鉴定法以及较适用的定级标准;概括介绍了避害性、形态抗虫性和生化抗虫性三个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多层次、综合性抗性遗传和蛋白带存在与诱导抗虫性有关;介绍了与抗虫性密切相关的性状,初步认为遗传机制属数量遗传,不可能是单基因遗传,起码是寡基因遗传;介绍了抗麦红吸浆虫种质资源创新应采取双轮回选择杂交系语法,有目的地将不同抗虫基因逐代积累,选育了一批抗性亲本和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产生的免疫物质——抗菌肽对病原菌是否存在活性差异。[方法]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法诱导饥饿处理过的黄粉虫幼虫产生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6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利用三等分法划分4种类型评价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抑菌谱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防菌源在诱导昆虫体液免疫物质——抗菌肽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利用杀虫微生物防治蔬菜害虫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方法]对11种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以及对甘蓝蚜虫致死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并进行了优良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对甘蓝蚜虫的生物测定。[结果]11种不同菌株的产孢量、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BD061-3菌株产孢量大,萌发率高,表现出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该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对甘蓝蚜虫的生物测定表明,在温度为25℃左右、浓度为1×108孢子/ml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平均校正死亡率高达93.87%。[结论]球孢白僵菌BD061-3对甘蓝蚜虫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抗菌肽对病原菌是否存在活性差异。[方法]对饥饿后黄粉虫幼虫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放线菌)法产生诱导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6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利用三等分法划分四种类型评价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抑菌谱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防菌源在诱导昆虫体液免疫物质——抗菌肽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黄矮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矮病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毒病,感染小麦后发展迅猛,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论证了全球小麦抗黄矮病育种的重要性;阐明了目前已将外源抗黄矮病基因导入小麦,逐步培育出一系列抗病种质材料,为抗黄矮病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明确了几个重要的黄矮病抗源以及不同抗性基因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指出抗黄矮病育种的成就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参照FAO推荐的浸渍法,研究了吡虫啉与联苯菊酯的5种配比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联苯菊酯混配后,表现增效作用的配比为1∶1,2∶1,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73.22,126.17;表现相加作用的配比为1∶2,5∶1,共毒系数(CTC)为95.28,104.65;表现拮抗作用的配比为1∶5,共毒系数(CTC)为60.46。5种配比中以1∶1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析了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和预测依据;对1981~2003年流行情况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Y=-0.2766 0.0249X1 0.0104X2 0.0132X3,经回归检验,历史符合率高达87.5%。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4月中旬~5月下旬的降雨量对条锈病流行具有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黄矮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析了冬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预报因子及其对病害发生的显著影响、黄矮病流行趋势预测的研究动态,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冬小麦黄矮病预测模型(Y=-1.0944-0.0322X1 0.2604X2 0.1049X3-0.0062X4 0.0382X5),经回归检验其历史拟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