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Ⅱ优明86是三明市农科所近年选育出的有突破性的大穗高结实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检验检测中心测试,有5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3项指标达二级优质米标准。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轻感纹枯病,耐寒性好。已通过福建省、贵州省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为了探讨Ⅱ优明86适宜的N肥施用量,2003年在双季晚稻上进行施N量试验。  相似文献   
33.
34.
为充分发挥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明118的增产潜力,更好地促进新品种的推广,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明118进行移栽叶龄、插植密度、施N量、施P量、施K量等5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5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各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技术措施为:移植叶龄7.7~7.9叶,插植密度21.09万~22.59万丛/hm^2,N肥施用量168.49~176.7kg/hm^2,P2O5施用量84.26~90.64kg/hm^2,K2O施用量96.98~102.86kg/hm^2。  相似文献   
35.
广优2643(区试用名:广抗优2643)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的高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643为父本进行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杂交中、晚籼新组合,2009年通过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国审稻2009036)和福建省龙岩市品种审定(闽审稻2009F02)。  相似文献   
36.
为了明确抗稻瘟病杂交稻‘广优明118’的产量、抗性鉴定、稻米品质、农艺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表现,以及产量结构特征。根据‘广优明118’参加福建省、安徽省区域试验和其他试验示范结果,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相关分析, 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广优明118’高产、中抗稻瘟病,中抗稻曲病,感纹枯病,高感白叶枯病,适应性较广。产量结构分析表明,每公顷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3.05%,每穗粒数为30.59%,千粒重为12.50%,结实率为10.57%。每公顷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每公顷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4.10%和64.09%。每公顷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86.47%,千粒重的贡献率为13.31%。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率86.94%,结实率的贡献率为10.23%。‘广优明118’高产的关键应培育足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并注重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37.
田间获得一叶片白化且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材料gp50,其苗期及分蘖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白化叶片的出现,抽穗至灌浆成熟期,颖壳由白黄绿条纹逐渐转为褐色;通过对野生型与突变体相关农艺性状的拷种数据分析,突变体的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分别减少了50%、9.5%和17.82%,说明叶色的变化对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正常叶色材料宁粳44和白化突变体gp50为父母本配置正反交组合,获得F1及F1自交获得F2群体对该白化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白化性状受一对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初步利用420对SSR引物对亲本和F2白化单株进行多态性检测和连锁分析,将该白化基因初步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暂命名为alsm-6,位于连锁标记Rm2453和Rm517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9.2 cm和15.7 cm,为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早籼恢复系明恢2155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系的配合力表现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育种实践证明,应用高配合力的优良恢复系进行测交配组,是选育强优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一条重要途径。明恢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通过利用籼粳杂交选育的中间材料K59与抗稻瘟病亲本多系一号杂交,导入部分粳稻优势基因,选育成的早熟优质籼型三系恢复系;具有适应性广、恢复力强、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39.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杂种一代产量相关性状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但因受到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不同而存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其中,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Gmh01、Gmh03和Gme24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综合性状优良,在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早籼恢复系明恢2155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明恢2155等5个早熟恢复系与中九A等5个早熟三系不育系,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研究了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小区产量、丛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上,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除结实率和千粒重外,其他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在结实率方面,父母本互作效应也存在较大影响。明恢2155各产量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表现最大;所有组合中,中九A×明恢2155在小区产量上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