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41.
291S是笔者在普通小麦新品系西农291中发现的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材料。本研究对291S的育性转换特性、雄性败育特点及不育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期播种试验表明,291S是一种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秋播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为部分可育,春播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高度不育,其可繁性和不育性经选择可以得到有效改良。291S在一定的光温条件诱导下会出现雄蕊心皮化现象。花粉粒I2-KI染色发现,291S在不育阶段花粉败育类型以圆败为主。遗传分析表明,291S可能为隐性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还受到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291S类型的光温敏不育材料在两系法杂交小麦育种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黄淮麦区冬小麦再高产育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小麦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本文反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冬小麦再高产育种实践中去,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冬小麦育种实践中的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3.
应用四元联系数多因素态势排序分析法,对2003~2004年度河南省小麦高肥冬水Ⅱ组区试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的各性状较好,其综合表现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01中89.  相似文献   
44.
小麦育种亲本材料Dx5、Bx14亚基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等研究提供参考,利用优质谷蛋白Dx5、Bx14亚基及1BL/1RS易位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本课题组近年常用的38份杂交亲本材料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系)中,含Dx5亚基的材料分别占16.0%和7.7%,含Bx14亚基的材料分别占16.0%和23.1%,1BL/1RS易位材料分别占24.0%和38.5%.与引进品种相比,自育品种(系)含Dx5亚基的材料很少,而含Bx14亚基和1BL/1RS易位的材料较多.总体来看,育种亲本含Dx5、Bx14亚基的材料较少,而含1BL/1RS易位的材料相对较多.因此,今后小麦优质育种中应重视含Dx5、Bx14亚基材料的引进和利用,合理使用1BL/1RS易位材料,并加强杂种后代的分子鉴定与选择.  相似文献   
45.
小麦再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把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小麦再高产的育种实践中去,提出了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期通过实践的检验,探索再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6.
用普通小麦六个有代表性品种的田间连年种植选择种群和室内保存五年的原始种群,分别进行了成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在小麦品种资源的利用和繁种过程中,只要实施正确的选择,不会使原始种群的遗传典型性发生根本改变。(2)选择种群较之原始种群在早熟性和株高等农艺性状方面一般都有明显的改良。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由选择造成的种群遗传性变异,总是朝着对人类需要有利的方向发展的。(3)个别品种的选择种群出现的不利变异,往往是一些次要性状,且与某些重要的有利变异相伴发生,保留这些类型显然是出于利大于井的现实考虑。由此证明在农作物的良种繁育过程中,单株选择一分系鉴定一混系繁殖的技术路线,对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种性都是有利的。相反秉取室内保存原始种盾,然后再多次加代扩繁种子的技术路线。时作物新品种的种群进化和种性改良都并非有利.  相似文献   
47.
根据1997~1998年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冬水组以及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的区试结果。利用高穗系数法对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并将高稳系数与常规的几种稳定性统计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是一个简单、准确地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综合指标.高稳系数法是评价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8.
晋西北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晋西北旱作农业的自然条件(干旱、降水少、土壤贫瘠、耕作粗放、水土流失、风蚀较为严重)的特点,以改变耕作模式为方法,以如何改良农田,减少农田水蚀、风蚀,增加作物产量为主攻目标,通过连续6年的试验,从而得出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旱地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并对旱地区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9.
大豆各种数量性状的表现,是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基因作用和环境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则各种差异满足如下关系:Vp(表现型方差)=Vg(基因型方差) Ve(环境方差)。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学研究中,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把表现型方差中的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区别开来,所得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百分率称为遗传力:h~2(%)=遗传方差/总方差×100=Vg/(Vg Ve)×100。可见,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力数值愈高,说明该性状受环境因素的  相似文献   
50.
杂交水稻品种"广两优2010"在荆门市种植,表现生育期早,抗性较好,产量较高,在栽培中应注意把握播种量、行株距配置、施足基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