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今年是高峰林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新高峰"建设的重要一年。林场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和完善经营管理,依靠创  相似文献   
12.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田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L2003,L2005,L2012)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与演替特征,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微生物参数。结果表明:黄绵土共检测到真菌6门24纲73目156科313属,主要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苜蓿土壤和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先降低后升高,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L2003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2005处理12.42%(P0.05),接合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2005处理153.54%(P0.05)。农田土壤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腐质霉属(Humicola),苜蓿土壤共有优势真菌属为刺孢属(Phaeomycocentrospora)、白僵菌属(Beauveria)和被孢霉属。农田土壤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苜蓿土壤62.38%~73.48%(P0.05),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促生菌(白僵菌属和绿僵菌属)丰度下降,部分病原菌(镰刀菌属、赤霉菌属)丰度增加。主成分分析发现,丛赤壳属(Nectria)、土赤壳属(Ilyonectria)和镰刀菌属(Fusarium)与第一主成分(PC1)具有较高的相关性,Lectera菌属、支顶孢属(Acremonium)和赤霉菌属(Gibberella)与第二主成分具有较高相关性,与第一、第二主成分相关性较高的菌属均为植物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食品科技、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在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抗冲击性、耐温性、化学稳定性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阻隔性。在包材种类如此繁多的市场,深入研究包材与食品的适配性至关重要。介绍了不同阻隔性软塑包材、新型包装材料与食品品质的关系,并对包材与食品品质关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对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2、9、16和18年)紫花苜蓿地和农田[玉米(Zea mays)]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固碳细菌丰度与活性有机碳组分及RubisCO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耦合土壤理化因子解析影响cbbL基因丰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种植18和16年苜蓿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和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P<0.05),其中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了18.15%和14.60%、130.00%和76.43%、22.87%和11.17%、127.03%和133.49%,种植9年苜蓿提高了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而种植2年苜蓿仅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含量(P<0.05).土壤干土cbbL基因拷贝数介于(1.12×108)~(1.96×108)copies·g?1,表现为苜蓿地土壤均显著高于农田(P<0.05),且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bbL基因丰度与土壤C、N和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水分、P素和RubisCO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全氮和pH是影响cbbL基因丰度的关键因子.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和全氮是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因素.综上,了解土壤cbbL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对后期进一步揭示黄土高原雨养区土壤固碳的微生物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