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北地区沟垄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化分析沟垄和地膜覆盖对玉米根区0~100 cm土壤水分分配、耗水量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不覆膜(NRF)相比较,沟垄不覆膜(RF_0)没有提高出苗前玉米根区0~20 cm土壤含水量,沟垄覆膜(RF_(100)和RF_(58))提高玉米种子周围0~10 cm土壤水分含量。RF_0处理没有使玉米最大日耗水量提前,覆膜处理提前10 d。沟垄种植(RF_(100)、RF_(58)和RF_0)没有降低花期最大日平均耗水量,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覆膜处理进一步提高。沟垄和覆膜处理对水分吸收和利用受降水年型的影响,这种提高效应在少雨年份尤为明显。沟垄覆膜处理可有效规避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引起的干旱风险,确保作物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适宜播期提高农牧交错带春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明确农牧交错带播种期对春小麦的产量、生育期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从2011年到2012年在内蒙古进行了小麦分期播种试验。试验共设置了5个播种期,从4月26日开始至6月5日结束,每播期间隔10 d。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5月6日之后播种的各处理小麦产量显著降低,最后播种的小麦产量相比4月26日播种的减产63.3%~72.3%,对应的收获指数和千粒质量也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小麦晚播后抽穗至成熟阶段日平均温度降低所致。播期导致各生育阶段所需要的天数特别是播种到出苗期产生差异,但全生育期所需要的生理发育时间(发育最低温度Tb为0,最适温度To为20℃)在不同年份和播种期处理下均没有显著差异,稳定为95.3个生理日数(当每日平均温度均为最适温度时所需要的发育天数)。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播期推迟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与4月26日播种处理相比,最后播种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68.8%~74.3%,主要是晚播小麦麦穗干物质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的比例降低,营养体生长过旺,增加了各生育期内的日耗水量。不同播期下,春小麦地上部植株氮素累积吸收量为14.0~17.0 g/m2。播种期对春小麦氮素累积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由于早播处理小麦的收获指数和产量较高,所以氮素的吸收转化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在农牧交错带适时早播春小麦不但可提高产量,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水氮资源的吸收利用效率,这对该区域实现春小麦高产和稳产有着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