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进展概况“两无两化”栽培是指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单苗 )移栽与育苗工厂化和移栽机械化技术的总称 ,采用农艺和农机结合 ,技术、产品、商品整套配置 ,市场应用及商品产业化的前景广阔。概括为四改 :一改有土育苗为无土育苗 ,二改有载体 (带土 )移栽为无载体移栽 ,三改一家一户分散育苗为工厂集中育苗 ,四改人工移栽为机械移栽。这是在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 ( 2 0 0 1 - 2 0 0 3年 )资助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于 2 0 0 2 - 2 0 0 4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4件 ,其中促根剂和无土育苗基质产品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22.
油葵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 ,具有丰产、抗逆、油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等优良特性 ,在我国起步虽晚 ,但发展速度快 ,目前 ,油葵已经与油菜、花生、芝麻、胡麻组成我国五大油料作物。油葵生育期短 ,适应性强 ,适用于多种种植方式。棉花苗期叶面积系数小 ,且持续时间长 ,油葵棉花套种 ,一地多用 ,有效利用早春到初夏的光热资源 ,为了探索油葵棉花套作对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 ,2 0 0 0年进行了油葵棉花套作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2 0 0 0年在中棉所试验地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壤土 ,种植方式为一熟种植和两熟麦棉套种、油葵棉花套种 ;两熟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23.
棉花"两无"栽培操作问题及克服办法(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棉花“两无”栽培即棉花无土基质育苗和无载体裸苗移栽技术,据2004-2005年80多个县点的示范,出现一些操作问题,解决办法如下。1倒苗或翘根主要原因:播种沟过浅、覆盖基质少、播种后未进行镇压、出苗过快均可引起倒苗或翘根。克服办法:发现倒苗或翘根,应立即加盖基质厚3cm;播种沟深应达到3cm,覆盖基质后镇压,按此要求操作,可以避免倒苗或翘根问题。2苗床密度过大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按照行距10cm×株距3cm划行;二是播种量大,种子粒数太多;三是出苗后没有及时疏苗,形成高脚苗或线苗。克服办法:一是按照行距10cm×株距3cm划行;二是按照株距播种,…  相似文献   
24.
棉花三种育苗移栽新方法缓苗期棉苗若干生理生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年春秋2次试验旨在比较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水浮育苗带基质移栽和无土育苗无钵移栽3种方法缓苗期棉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2次试验育苗均在温室进行,春季试验幼苗移栽大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秋季采用微区设计,均为3次重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法2次试验均因移栽时产生的逆境胁迫而使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在缓苗期内呈现先急剧升高而后迅速下降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缓苗期内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再稳定于某个水平,且三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基质苗从缓苗后期开始,新根生长迅速且在取样结束前总长高于无钵苗,低于水浮苗,但三者无显著性差异。基质苗的干重和叶面积介于水浮苗与无钵苗之间。  相似文献   
25.
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关键栽培措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而发展麦后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下适宜移栽期、移栽苗龄、移栽密度和移栽棉花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早熟性和成铃进程、株高、果枝数和果枝始节等指标的影响,为本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促根剂是棉花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新技术中核心产品之一,它由植物生长激素及营养元素组成,在基质苗床灌根和移栽棉花浸根时具有促进壮苗和幼苗生根的功能.但是,对大田直播棉花作用和影响尚未报道.本试验就该产品的功能和作用作进一步研究,为大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棉花麦后机械化裸苗移栽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口日益增长,耕地日渐减少,我国农业生产中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麦棉套作可提高复种指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但麦棉套作引起的迟发、晚熟、低产、劣质的问题客观存在,改麦棉套作为麦后棉花连作,发展麦后棉花机械化裸苗移栽新技术,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对麦后棉花连作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研究,由于品种、栽培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未能在生产上应用,随着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28.
套作棉花共生期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淮平原麦棉两熟共生期长达50d,水分胁迫是导致套作棉花迟发晚熟的重要因素,研究减缓共生期水分胁迫对棉花促早发有重要意义。测定表明,套作棉花共生期土壤吸水力较同期一熟种植棉田变化幅度大,出现3次峰值,土壤吸水力均高于 60Kpa;地膜覆盖有利于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一熟与两熟种植几种配置方式土壤吸水力均低于不覆盖;在两熟种植条件下,3 1式配置方式土壤吸水力出现 60Kpa的时间比4 2式提前4~6d,且持续时间长,不利于棉苗生长,4 2式较利于棉苗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共生期棉田土壤吸水力达到 60Kpa之前应及时灌水,否则棉苗出现萎蔫死亡。  相似文献   
29.
棉花无土育苗技术(一)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棉花无土育苗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资助研究形成的新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受理号2004100454890),其知识产权和成果归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有。本技术和产品没有对外转让任何单位、机构和个人。技术特点:育苗使用无土基质、苗床用促根剂(产品均有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研制)灌根,移栽前用促根剂浸根,苗床成苗率高,带走根系多,生产管理简化,减轻劳动强度,省工节本。看图操作见《图说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关键技术》一书。壮苗标准:苗龄早育25天,迟育20天,真叶2~3片/株,苗高15~20cm,子叶完整,叶片无…  相似文献   
30.
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04年农业部专家鉴定的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是棉花(Gossypium L.)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接班技术。农业部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居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围绕此项技术已研制开发出一系列国家发明技术和产品,获得和申报国家专利9项,研制专利产品6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按照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三步走的正确路线,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于2003年进入生产初试,2004~2005年逐步扩大,2006年示范点分布于鄂、皖、湘、苏、赣、浙、豫、鲁、冀、川、晋和秦等13省(区),示范面积3.33×104 ha。同时,由于基质可以循环利用,在瓜类、蔬菜和花卉上的应用面积达到1.33×104 ha。经过近几年的示范转化,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表现出“三高五省,产品循环利用和多种用途”的技术效果,深受农民欢迎。 此项新技术体系包括5个核心产品和3项技术。5个核心产品分别是育苗基质(国家发明专利号ZL03149367.X)、促根剂(国家发明专利号ZL02153630.9)、保叶剂(国家发明受理号200510078459.4)、全自动裸苗移栽机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200420111782.8)和半自动移栽机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6200022720.9)。3项技术分别是基质育苗技术、裸苗移栽技术和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的操作问题及克服方法。 此项技术还初步揭示裸苗移栽棉花增产的若干机理。健株壮根是基质裸苗移栽棉花增产的植物形态学原因,据田间观测,裸苗移栽植株根多、茎粗,主茎节间密而不紧,呈典型高产棉花的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 根多根壮。返苗先长根,发苗先发根。据大量田间剖面观察,裸苗移栽后的1~2 d新根出生;20 d根系已形成,最大直径达到100 cm,后期根多根健壮是防早衰的基础。 生长稳健。基质裸苗移栽棉花前中期植株生长稳健,叶色深绿,叶片向阳上翘,株型密而不紧,为此,前中期“两无”棉花不或少进行化学调控。 主茎粗壮。基质裸苗移栽棉花的中下部8~10个果枝的节间生长密集。 株型呈宝塔型。第1个果枝生长的果节数最多达到8个,果枝长度由下向上缩短;株型也由下向上缩短,形成宝塔形状,是高产棉花的典型长相。 抗倒伏,防早衰。基质裸苗移栽棉花由于茎粗节密而抗倒伏,由于根多健壮而防早衰,做到青枝绿叶吐絮畅,这是增产的关键要素。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与早衰相比,在9~10月中旬的45 d,棉株每晚衰败1 d,即可增产子棉30~37.5 kg•ha•d-1,并且种子成熟,纤维洁白,品质好。 地下调节。促根剂在苗床灌根和移栽之前浸根,改地上化学调控为地下部调节,变被动化控为主动修饰。 因此,此项新技术体系采用育苗与移栽相结合,实行“订单品种”,“订单育苗”,“订单移栽”,为棉花生产提供集约型和节约型的技术支持,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和新需求。这必将推进棉花育苗和移栽的产业化,使棉花生产的前期管理工作将逐步转向公司经营,促进棉花生产的现代化,解决千家万户棉农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